傳統上,經濟學家提倡自由開放的經濟體質已有數百年,但等到二戰後成立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才真正迎接全球化的到來;其後,到1995年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更進一步深化。在冷戰時期,歐美國家也深信,透過全球自由經濟的思想傳播,能夠減少國家之間的軍事對立,增進溝通,並且可以共同對抗共產極權帶來的地緣政治威脅,但WTO成立才30年不到光景,保護主義靈魂再度甦醒,只是這次的出發點相當不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語重心長說的「全球化已死」,引起全球政經界關注。但事實上,倒也不是所有產品都不再享有自由貿易,張創辦人
以伊戰爭表面熄火,全球金融市場有驚無險。但地緣政治與油價連動日益緊密,對金融市場而言,更應警惕這種看似受控卻隨時可能失控的「黑天鵝」事件。
2025年歐股漲勢驚人,德國領漲遠超美股。此現象源於歐洲央行降息與德國財政擴張,帶動軍工、基建投資。國際資金無視市場雜訊,以鈔票判斷流向低風險高報酬的歐洲,預示全球資金流動與金融秩序正重新洗牌。
AI已深入金融業,資安風險出現例如模型偏誤、資料污染、深偽詐騙、詐騙攻擊等新型態模式,已實質威脅金融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