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這一行,總是慢半拍地擁抱科技,卻又總是被現實推著往前走。當金融業喊著「轉型」、「數位」、「智能」這些關鍵字時,我們常常一邊點頭、一邊皺眉頭,心裡想著:「這次是真的要改變了,還是又來一場PPT科技秀?」但這一次,我認為真的不一樣了,因為這次來的是會「辦事」的AI。過去我們談AI,談的是它多會算、多會分析,能幫我們從大量資料中撈出有用的資訊。從承保風險預測、理賠詐欺偵測、資產組合模擬,到客服問答系統,這些都是過去10年AI在保險領域的典型應用。但這些AI終究是個工具,你給它什麼,它算給你看;它是被動的,它不會主動做
全球化在WTO成立不到30年便面臨破碎。如張忠謀所言,全球化已死,反映出中國崛起帶來的政治競爭,已將金融市場推向金融武器化的新戰場,對經濟自由無疑是巨大諷刺。
IMF指出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正面臨「資產價格高估」、「非銀行金融槓桿高」與「主權債務負擔重」的三重挑戰。在經濟擴張與科技創新的繁榮表象之下,金融體系的脆弱程度反而令人擔憂。
各國積極將穩定幣推向金融核心,台灣金管會也已審慎開放。然而,當國際巨頭搶先布局底層區塊鏈清算與AI風控技術,台灣金融業若僅聚焦發行,恐錯失數位金融時代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