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業併購案的數量和規模持續領先全球,近十年併購案例最多是以擴大市場和整合金融科技為目標,無論是大者更大,或是中小型銀行為求生存,金融機構進行策略性併購以整合資源,實現規模經濟。尤其近年交易量最大的,是收購金融科技公司。這幾年美國金融業透過併購,在結構上和市場版圖上取得競爭優勢。2025年美國經濟因為川普政府帶來的高度不確定,經濟放緩或衰退會為金融業帶來一連串不利影響,包括放款成長減緩、投資銀行相關業務手續費減少、交易收益減少且信用成本上升。此外,經濟衰退可能促使聯準會更快降息,使銀行面臨淨利差的收縮。從金融併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第一手分析:經濟學的預測是否失準?到底高通膨會不會來?何時來?
8月1日關稅拍板後,川普勢必加快改革步伐。若鮑爾被撤換,聯準會超然地位能否保全,關乎未來金融市場穩定。
川普披著雷根經濟學的外皮,骨子裡卻流淌著門羅主義的角頭思維。當他重塑經濟秩序,向世界收保護費,台灣該如何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