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是近年台灣最大的外國人直接投資來源,但過去我國對歐貿易與投資占比不高,除了地緣因素與語言文化生疏外,歐盟較為嚴格的勞動法規與金融管制亦構成阻礙。但自川普1.0啟動貿易戰、始料未及的疫情接踵而至,以及近期不確定性極高的川普2.0開展之後,使台商不得不在自身設廠與供應鏈來源議題耗費心思。猶記2021年時任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親自致函,籲請我國政府為汽車產業提高晶片供給量,並希望向台積電傳達明確訊息一事,歷經3年,終使「歐積電」成真,台灣對歐投資開始出現大幅增長,這對於始終堅持為產業服
歐洲為加速即時支付系統應用進程,從基礎清算到數位錢包全面強化,也帶動金融機構轉型的動能。
歐盟急欲實現戰略自主,卻因專業人力嚴重短缺,導致國防、半導體、能源等關鍵領域的發展受阻。
全球私募股權(PE)基金正將目光投向歐洲,其政策紅利、企業價值被低估及制度穩定性等三大優勢,使它從全球資本配置的邊陲走向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