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密集且傳播迅速的現在,金融詐騙依然如影隨形。本次2024年台灣金融生活調查中,65.72%的受訪者自信能夠識破金融詐騙,這無疑是個令人欣慰的訊號。然而,金管會在2024年1至10月,接獲的金融詐騙陳情案件卻仍高達686件,這與過去3年的數據相比並未顯著減少。不禁讓人反思,為何詐騙案件仍屢禁不絕?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財務脆弱者,從調查中可以清楚發現,整體受訪者的正規金融借貸比例從2022年的33.6%增至2024年的67.08%,但深度專訪的財務脆弱者卻仍偏向親友及非正式管道尋求借款。此兩項重要卻又矛盾的結果,或
金融業在高齡化社會的角色,正從協辦活動、捐款等淺層參與,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參與者。金融機構與非營利組織深化合作,回應長者對經濟安全與信任機制的需求。
高齡族群如秋日絢爛的楓紅,看好這片蘊藏兆元的商機,台灣金融業推出各式金融商品、從入門門檻更低的小額債券,到靈活的多元信託與尊榮的家族辦公室,傾力建構一個全方位、個人化的高齡財管生態圈。
對金融業而言,長壽經濟是一場重新定義「顧客生命週期價值」與「風險評價機制」的變革契機,從產品、制度設計到風控框架全面升級,成為開啟下一波資本動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