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脆弱性影響著許多不同背景和處境的人們。財務脆弱不僅是經濟數據或財務指標的體現,更深層地涉及到個人的生活經驗、社會支持系統以及所處的經濟和社會環境。多數研究對於財務脆弱群體在金融方面的表面問題有諸多描述,包括缺乏緊急預備金概念、儲蓄與消費習慣不當、缺乏穩定收入、金融商品了解不足、金融工具使用有限、財務規劃概念缺失。然而這些表面之下,究竟牽涉到哪些心理與行為模式的特異,形塑出我們看到金融痛點與處境,是正在轉型普惠金融的台灣社會所要深入傾聽的聲音。對財務脆弱者觀察為本調查重點2024年金融生活調查的專題重點,即為對財
金融業在高齡化社會的角色,正從協辦活動、捐款等淺層參與,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參與者。金融機構與非營利組織深化合作,回應長者對經濟安全與信任機制的需求。
高齡族群如秋日絢爛的楓紅,看好這片蘊藏兆元的商機,台灣金融業推出各式金融商品、從入門門檻更低的小額債券,到靈活的多元信託與尊榮的家族辦公室,傾力建構一個全方位、個人化的高齡財管生態圈。
對金融業而言,長壽經濟是一場重新定義「顧客生命週期價值」與「風險評價機制」的變革契機,從產品、制度設計到風控框架全面升級,成為開啟下一波資本動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