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應用深入金融業務,風險光譜面臨顛覆式的改變。除了傳統的駭客攻擊與資料外洩,更出現模型偏誤、資料污染、深偽詐騙(Deepfake)與詐騙攻擊(Spoofing)等新型態威脅,使得傳統的風控與治理體系面臨全面考驗。對於金融機構與監理機關而言,如何調適現行監理框架以因應AI新風險,逐步升級風控與治理文化以維護金融體系韌性,成為迫切課題。AI的廣泛應用讓金融風險樣貌更加隱蔽且複雜。例如德國網路銀行霸主N26的AI放貸模型,曾被證實僅需竄改職業代碼或郵遞區號,就能將高風險申請人錯評為低風險,導致呆帳風險上升;國際上也
以伊戰爭表面熄火,全球金融市場有驚無險。但地緣政治與油價連動日益緊密,對金融市場而言,更應警惕這種看似受控卻隨時可能失控的「黑天鵝」事件。
2025年歐股漲勢驚人,德國領漲遠超美股。此現象源於歐洲央行降息與德國財政擴張,帶動軍工、基建投資。國際資金無視市場雜訊,以鈔票判斷流向低風險高報酬的歐洲,預示全球資金流動與金融秩序正重新洗牌。
馬斯克一下子任職DOGE,現在又成立美國黨,造成特斯拉股價大幅下跌,但特斯拉董事會看起來並未發揮制衡功能,執行長馬斯克如一人武林,公司風險正快速擴大,管理機制與治理改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