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界的年度盛事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距離開幕已剩不到3個月,此次會議的核心訴求,預計仍將環繞在「能源轉型、汰除化石燃料」上面。尤其2023年COP28首次在決議文明確提到化石燃料,並設定2030年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須提高到目前的3倍,是以各界無不引頸期盼,這一年來能交出什麼成績單?事實上,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最新發布的COP28進度追蹤報告,受惠於成本下降及各國政府積極投入,2023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共增加473GW,跟2022年相比成長了14%,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此數字看似樂觀,
轉型金融已成為推動高碳排產業邁向低碳與淨零排放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從國際間對轉型金融定義與標準的未達共識,到地緣政治帶來的市場波動,皆為其發展蒙上不確定性。
轉型金融不若ESG那樣遙不可及,而被寄予減碳厚望。然而,何謂轉型?原則為何?國際間尚缺共識,在過渡期不免陷入假轉型、真漂綠的爭議。
複雜的永續法令規範,導致歐洲企業合規成本負擔加重,因此歐盟正在鬆綁法規,預計在2029年前,降低35%以上的中小企業行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