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永續發展發生重大變化,除了川普上任以來的政策大轉彎,一向為全球永續先驅及政策風向球的歐洲,一連串新變革更是影響深遠。2024年9月由前義大利總理、也是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首先在「歐洲競爭力的未來」提出呼籲,近年複雜的永續法令規範,迫使歐洲企業必須將資源分配轉向永續法遵的支出,這已為企業帶來相當龐大的負擔,對歐盟企業競爭力及整體經濟成長動能恐造成影響,尤其對中小企業,更應大幅減少行政、監理和報告的承擔。2025年1月,新上任的歐盟委員會隨即發布「競爭力指南」,提出三大核心任務,第
轉型金融不若ESG那樣遙不可及,而被寄予減碳厚望。然而,何謂轉型?原則為何?國際間尚缺共識,在過渡期不免陷入假轉型、真漂綠的爭議。
全球風電產業正經歷劇變,原物料成本飆升、政策不確定性與貿易保護主義衝擊,開發商面臨成本、融資多重壓力。新興市場與供應鏈在地化,成為產業突圍關鍵。
英國|擬與歐盟整合碳市場歐盟與英國將展開磋商,朝向整合雙方碳排放交易系統(ETS),邁向跨境碳定價新架構,歐洲碳金融市場將迎來結構性整合。從投資者觀點,碳市場對接可望擴大交易流動性與市場深度,並提升碳價訊號的透明度與一致性,長期而言,碳密集產業所面臨跨境碳成本將趨於一致。歐盟|調整汽車廠碳排目標歐盟批准一項永續監理修正案,允許汽車製造商以3年平均(2025年至2027年),而非每年為單位來評估整個車輛的排放目標,將有助於緩解傳統車廠轉型壓力,法遵成本下調,資本支出得以更有節奏地轉向電動化與低碳轉型,並有機會緩解供應鏈壓力。馬士基|與樂高布局綠色甲醇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與製造業樂高(LEGO)共同投資於綠色甲醇燃料應用,此舉反映新綠能供應鏈正在成形。馬士基透過與歐洲甲醇製造商Kassø合作,確保低碳航運燃料的穩定供應,將大幅提升其在綠色航運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微軟|簽署史上最大生物炭協議微軟與玻利維亞ExomadGreen公司簽署高達124萬噸的生物炭去除協議,標誌碳移除市場從技術驗證邁向資產商業化階段。該協議不僅是全球最大規模的生物炭交易,也凸顯去除不再僅是CSR概念,逐漸演變為具現金流性質的環境資產。紐約|重啟EmpireWind風場開發案紐約州EmpireWind風力發電專案獲准恢復施工,美國聯邦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出現逆轉訊號,能源轉型風險溢價下降,有助降低因政治因素變動所帶來的能源政策不確定性風險。對投資者而言,美國離岸風電產業政策穩固性與否,將左右企業資本支出意願。德國|ESG監理政策轉向德國新政府傾向重新評估強制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之必要性,並呼籲歐盟調整其生效時程與執行強度。若德國最終撤回該國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勢將引發歐盟內部關於ESG規範與執行力需重新審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