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至今正好滿20年。成立前,金融業的監理權分屬不同單位,但90年代台灣爆發本土金融危機的殷鑑,其後金控法通過,為監理權的一統江湖奠定了基礎。20年來,經過歷任主委的帶領下,金融機構監理日趨嚴謹完善,並讓台灣順利渡過金融危機的考驗。尤其近3屆金管會主委的治理下,台灣的金融業產值更是迭創高峰。顧立雄 從最大驚奇到最大驚顧立雄可說是「金融斜槓」的最佳寫照。他被宣布出線時,因為沒有金融背景,被戲稱是「路人甲」,當時大跌金融界眼鏡,許多人不看好。但令人驚奇的是,顧立雄從2017年8月到2020
代理式AI被《經濟學人》譽為2025年最大的科技突破之一,然而,它帶來服務與管理模式升級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建置與維運成本的現實限制。
代理式AI是實打實的硬功夫,最怕落入想「彎道超車」、抄捷徑的心理陷阱。唯有從「技術」、「基礎建設」、「經營策略」與「人才培育」等四大構面著手,踏實耕耘,台灣的代理式AI才會追得上國際。
銀行探索代理式AI,使用場景包括詐欺調查、貸款作業、銷售與服務場景。由於金融業長期受到嚴格的監管,代理式AI的決策將受到法遵挑戰,未來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治理框架,以符合最新的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