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至今正好滿20年。成立前,金融業的監理權分屬不同單位,但90年代台灣爆發本土金融危機的殷鑑,其後金控法通過,為監理權的一統江湖奠定了基礎。20年來,經過歷任主委的帶領下,金融機構監理日趨嚴謹完善,並讓台灣順利渡過金融危機的考驗。尤其近3屆金管會主委的治理下,台灣的金融業產值更是迭創高峰。顧立雄 從最大驚奇到最大驚顧立雄可說是「金融斜槓」的最佳寫照。他被宣布出線時,因為沒有金融背景,被戲稱是「路人甲」,當時大跌金融界眼鏡,許多人不看好。但令人驚奇的是,顧立雄從2017年8月到2020
台灣金融業規模偏小、同質性是老問題。財經學者呼籲,應統一合意與非合意併購之規範,減少政策落差,特別是以現金或股票收購原則應一致。
公股銀行雖具龐大資產與低廉資金優勢,但在民營銀行積極攻城略地之下,市占率持續流失,亟需秣馬厲兵以對。
美國金融併購主旋律不再只是大者更大,近年銀行交易量最大的反而是整併金融科技公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中小型銀行為求生存進行合併,甚至信合社能挾稅負和監理優勢併購小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