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對金融產業的發展有不少期許,其中希望藉由鬆綁法令與人才培育,強化台灣成為亞洲金融創新發展的中心。但金融監理機構勢必面臨新金融科技商品衝擊、加密貨幣議題、金融市場市占重整等重要議題,金融發展要進步,除了如踩剎車的風險控管概念,踩油門的新制試行精神也很重要,先前的監理沙盒,雖然一開始不盡周全,卻是非常重要的跨步,但還能如何做得更好,值得討論。我國從2018年制定《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以來,試辦共核准79件,完成59件;沙盒則僅核准9件,落地4件,且近3年申請案掛蛋。近年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主打基金業務
川普強力撤銷DEI政策,並從行政、軍事部隊先行,已經引起諸多法律爭議與文化衝突,美國的多元社會、文化、價值觀等層面受到挑戰。
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燃全球貿易戰火,反DEI的立場也引發爭議,台灣金融業認為看來僅在美國造成影響,台灣目前的ESG投融資金仍然持續投入。
反DEI浪潮襲來,美國銀行、花旗等紛紛退出淨零銀行聯盟等倡議,凸顯ESG在落地執行時所遭遇的各種困境,永續金融的轉型之路也需要順應調整,才能「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