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歷代精選 2024年8月

金融沙盒與虛擬資產管理

立法委員郭國文談台灣金融創新
撰文:鄭偉強

統賴清德對金融產業的發展有不少期許,其中希望藉由鬆綁法令與人才培育,強化台灣成為亞洲金融創新發展的中心。但金融監理機構勢必面臨新金融科技商品衝擊、加密貨幣議題、金融市場市占重整等重要議題,金融發展要進步,除了如踩剎車的風險控管概念,踩油門的新制試行精神也很重要,先前的監理沙盒,雖然一開始不盡周全,卻是非常重要的跨步,但還能如何做得更好,值得討論。

我國從2018年制定《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以來,試辦共核准79件,完成59件;沙盒則僅核准9件,落地4件,且近3年申請案掛蛋。

近年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主打基金業務、推出國內首宗基金交換服務,「好好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8月取得得證券商執照,可執行經紀業務,3年下來發展穩定,已和兆豐投信、全聯的全支付合作。

郭國文指出,試辦與沙盒的差異在於,試辦不需要調整法規,僅是行政命令調整或程序上的創新,因此皆由現有的金融機構申辦;沙盒則涉及法規鬆綁,落地時更需要進一步修法,顯然沙盒的成本大,風險也較高,讓金管會態度保守。

改良沙盒落地機制

郭國文發現,金管會將試辦與沙盒的KPI合併計算,且標準僅需要1年核准10件,顯然藉由試辦就能輕鬆達到此數字,也因此主管機關過去都無心發展沙盒。體制上的問題導致創新業者對沙盒都不敢恭維,尤其看到沙盒落地的業者幾乎都被要求與金融機構合作,讓郭國文直言,創新業者失去自主性,變成金融業的附隨組織。

沙盒業者則多為金融背景的青年創業,郭國文說,如果業者一出沙盒就淪為孤鳥,得不到產業發展的協助,那也會讓有意踏入金融科技的業者卻步。而現任主委彭金隆則願意讓有創新思維的業者,將分段放寬銀、保、證業務試辦,將推動「輕量沙盒」,相信能解決沙盒實驗弱點「落地機制」。

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郭國文肯定金管會提出的「金融科技法規調適平台」,但也提出2點建言來強化發展,首先是從試辦與沙盒KPI分開計算,藉由KPI的壓力讓行政單位「動起來」;第二則是加強產業輔導措施,唯有讓外界看到金融科技可以賺錢、有發展空間,才可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並推動產業發展。

根據郭國文掌握的資訊,目前台灣有2家外資公司,藉由理財機器人操盤投資,一天據傳可大賺新台幣1億元。

但多數本地機器人理財公司都難以實現獲利,只有這些藉由大規模資金進行高頻交易的外資每年賺數億元,顯然不符合政策目標。郭國文認為,理財機器人是好的工具,但如何讓其發揮「普惠」的特性,金管會應可思考。

虛擬資產年年成長 需要合理監管

長期關注虛擬貨幣政策的郭國文認為,接下來產業的重點會是洗錢防制的子法,對於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產業的納管,他提出兩大主張,虛擬資產業的監管必須要「廣度」而非「深度」,也就是擴大監管對象,不管是境外業者還是幣商,都必須納管,以減少地下與灰色空間;另一個則是「分級管理」,針對不同規模、不同特性的業者,做出差異化監理。

經過多次公聽會、座談會與質詢,金管會預計監理方向與郭國文的主張一致,從近期剛通過的《洗錢防制法》修正案當中,衍生出不同業別的登記子法,藉此納管在打詐案件上最令人詬病的「個人幣商」。郭國文強調,不管是《洗錢防制法》還是《打詐專法》當中,都有針對虛擬資產的犯罪防治做出更嚴格的規範,相信在配套措施推出後,VASP產業會更健全。

在彭金隆上任金管會主委後,首次鬆口證實將推動虛擬資產專法,預計今年底草案出爐,明年6月底前送行政院審理。郭國文建議,台灣可以參考韓國監理模式,他指出韓國的發展途徑與台灣類似,都是先從「洗錢防制」的面向納管,後續才逐步推出專法。

韓國已有虛擬資產保護法 台灣也朝此方向發展

郭國文強調,韓國首先推出的專法為「虛擬資產用戶保護法」,其中內容著重於使用者保護,內容值得台灣參考。由於VASP產業面向多元,專法要一次面面俱到有難度,如果以消費者保護作為首要目標,對金管會而言壓力會比較小,明年6月的底線也顯得較可行。

最後,提到近期市場的金金併,郭國文表示,台灣銀行家數過多,形同資源分散,因此他樂見金融業壯大規模去打亞洲盃。不過,他也認同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所強調的,合併條件必須個案審查。郭國文指出,彭金隆是金控法草擬者之一,更教導金控法超過10年,是處理金金併的不二人選,期待在他任內可以看到台灣金融業更加擴展。(本文作者為現役記者,長期觀察金融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