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業近年來的表現可謂亮眼,營收和獲利屢創新高,金融業在台股市值的比重僅次於半導體業。然而,十幾年來,台灣金融產業在國內生產毛額(GDP)中的比重始終維持在6%左右。為此,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直球回應,金融業與台灣GDP是同步成長,並非外界解讀的零成長。彭金隆認為,單一數據往往會誤導我們對事物的真實理解。他指出:「這個數值應拆成分母與分子來觀察,假設分子是金融業GDP,台灣整體產業的GDP在分母,多年來這個比值都沒有太大變化。」換言之,台灣的金融業其實是在隨著整體經濟同步成長,只是因為缺乏超額成長,才會給人占比不動
台灣金融業規模偏小、同質性是老問題。財經學者呼籲,應統一合意與非合意併購之規範,減少政策落差,特別是以現金或股票收購原則應一致。
公股銀行雖具龐大資產與低廉資金優勢,但在民營銀行積極攻城略地之下,市占率持續流失,亟需秣馬厲兵以對。
美國金融併購主旋律不再只是大者更大,近年銀行交易量最大的反而是整併金融科技公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中小型銀行為求生存進行合併,甚至信合社能挾稅負和監理優勢併購小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