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融監理機關積極推動政策,期能引導保險資金投入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同時也回應業者反映,調整保險業及資產管理業法規,以冀資金能流向資本密集的內需產業,提高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的服務品質,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然而,站在保險業的立場,投資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時,所考量的決策關鍵,或可作為主管機關未來推動政策時可思考的方向。保險業滿手資金無處去首先,台灣保險業者,尤其是壽險業,在過去一個世代中,快速累積龐大資金。根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整理,台灣壽險業的可運用資金從2012年底的新台幣(以下同)13.03兆元,
代理式AI被《經濟學人》譽為2025年最大的科技突破之一,然而,它帶來服務與管理模式升級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建置與維運成本的現實限制。
代理式AI是實打實的硬功夫,最怕落入想「彎道超車」、抄捷徑的心理陷阱。唯有從「技術」、「基礎建設」、「經營策略」與「人才培育」等四大構面著手,踏實耕耘,台灣的代理式AI才會追得上國際。
銀行探索代理式AI,使用場景包括詐欺調查、貸款作業、銷售與服務場景。由於金融業長期受到嚴格的監管,代理式AI的決策將受到法遵挑戰,未來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治理框架,以符合最新的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