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新天命 如何給下一代美好生活

113.4台灣銀行家第172期蘇建榮

灣在早期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業主要扮演金融中介角色,提供間接與直接金融以促進資本的形成與經濟發展。時至今日,隨著經濟發展與所得成長所帶來的國民生活水準提升,金融深化程度也日益加深,金融機構提供各種正式金融商品與服務已擴及經濟體系各個部門,以滿足其消費、儲蓄、生及投資等需求,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維永續成長與金融穩定的關鍵基礎,更是現代國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我國2024年超額儲蓄將達到新台幣3.8兆元,不僅連續5年突破3兆元大關,更將創下史新高。澳洲財政部曾在其2年出版一次的《跨世代報告》(Intergenerational Report)中指出,一國國民福祉的提升,除了當代國民的能力與選擇外,更重要的是取決於經濟資本、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及環境資本的累積。因此,面對巨額的超額儲蓄,如何善用金融工具,將之有效地轉化為上述4項資本的累積,從而促進經濟發展與提升國民福祉,是金融業不可逃避的責任。

在經濟資本層面,金融業提供各種金融工具、商品與服務等金融深化管道,有效地吸收民間的金融資本(儲蓄),進而透過資本市場與金融市場將之轉化為生性的實體經濟資本,以促進投資與生,進而提升國民所得。在社會資本層面,金融業透過金融創新與金融科技所推動的普惠金融,可提升金融的可近性,讓社會各階層透過各項金融服務,強化其社會網絡關係,降低社會網絡成本,從而有利於經濟利益的分配與社會階層的流動,促進永續發展。

在人力資本層面,金融市場提供的各種金融工具,可使年輕時的人力資本報酬與創新利益逐漸轉化為保障老年生活的金融資本,以打破人力資本的流動性限制,也彌補社會保險的不足,甚至傳承至下一世代。在環境資本層面,金融業對永續金融的重視,將ESG納入投融資的決策主軸,可以導引資源投入綠色業與綠色生,進而維護環境資本與促進環境的永續,提升下一世代的生活福祉。

美好生活有賴世代生活福祉的永續提升,雖然我們正面臨氣候變遷、人口老化及金融全球化等系統性風險的挑戰,但金融卻是維美好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元素。過往金融業是伴隨經濟發展而成長,但在現代化的經濟體系,金融業已融入實體經濟活動中,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動能,可以金融並非萬能,但無金融就萬萬不能。

延伸閱讀

恭喜!
獲得積分+
本期精選文章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