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地緣衝突、嚴重通膨、缺工、轉型困境……過去10年獨領風騷的「德國模式」開始失靈,德國現狀就像《格列佛遊記》裡被小人國的兵士用眾多細線釘得動彈不得的主人翁。「歐洲病夫」的窘境該如何解?近期以來,被稱作歐盟經濟發動機的德國經濟不斷拉起警報。自2022年疫情解除、烏俄戰爭導致的能源價格高漲趨於緩解後,德國的景氣卻遲遲未見復甦跡象。在歐美工業國家經濟都開始止跌反彈的同時,德國則始終深陷經濟停滯的窘境:2023年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始終沒有隨著國內消費復甦、國際貿易恢復常軌的情況
歐洲為加速即時支付系統應用進程,從基礎清算到數位錢包全面強化,也帶動金融機構轉型的動能。
歐盟急欲實現戰略自主,卻因專業人力嚴重短缺,導致國防、半導體、能源等關鍵領域的發展受阻。
全球私募股權(PE)基金正將目光投向歐洲,其政策紅利、企業價值被低估及制度穩定性等三大優勢,使它從全球資本配置的邊陲走向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