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亞洲新興市場的良好表現有望持續下去,而中國經濟可能會持續放緩。由於中國和美國經濟減速導致需求減弱,以出口為主導的亞洲經濟體將難以依靠外部需求來實現增長。中國經濟加速,進而提振亞洲其他地區的美好期待,在2023年大部分時間裡落空。2023年,受房地產困境和投資疲軟的困擾,中國的需求較為低迷。聯準會的加息幅度遠超預期,導致金融環境收緊。即使美國的經濟活動好於預期,也未能阻止亞洲出口大幅下滑,因為還有科技產品週期低迷和中國進口疲軟的影響。新加坡、韓國、台灣和越南出口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然而,儘管面臨出口疲軟和
川普加徵關稅引發股債雙殺,市場臆測中國拋售美債報復,但其拋售未必能撼動龐大且流動性高的美債市場。即便如此,中國仍持有未公開的機構債與其他美元資產,總體外匯資源不容小覷。
面對川式挑釁,中國高調宣戰,以勞動問題為核心,試圖改善惡性加班等現象。外界猜測是否為迎合歐盟的勞動法規,但實質上,是中國為緩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的社會維穩需求,並藉機尋求與歐盟合作。
中國經濟雖內外交困,國際多不看好,卻憑藉黨國體制與完整供應鏈,展現超預期韌性及外貿支撐,實現首季平穩開局。然而,「國進民退」趨勢下,強化外資吸引力及提振國內消費投資更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