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多為中小企業,未來氣候行動的合作重心也轉移至上游原物料公司與中小企業,CDP將於2024年推出中小企業問卷,而鼓勵中小企業參與揭露也將成為CDP的重點策略領域。歐盟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美國國會提出清潔競爭法案,氣候立法改變了全球供應鏈貿易格局,一時之間,企業「淨零競逐」浪潮蜂擁而至。企業邁向淨零排放是一份「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的工作。公司實現脫碳涉及投資、技術、產品設計、行銷、採購等跨部門協調,更需要廣泛地與客戶、供應商、投資人與金融機構等利害關係人合作。企業必須先建立氣候治理結構,獲得高層足夠的支援,方能
轉型金融不若ESG那樣遙不可及,而被寄予減碳厚望。然而,何謂轉型?原則為何?國際間尚缺共識,在過渡期不免陷入假轉型、真漂綠的爭議。
複雜的永續法令規範,導致歐洲企業合規成本負擔加重,因此歐盟正在鬆綁法規,預計在2029年前,降低35%以上的中小企業行政成本。
全球風電產業正經歷劇變,原物料成本飆升、政策不確定性與貿易保護主義衝擊,開發商面臨成本、融資多重壓力。新興市場與供應鏈在地化,成為產業突圍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