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全球供應鏈持續重組、各國央行利率政策分歧、產油國組織OPEC及俄羅斯降低石油產量,一場科技、貨幣、能源的國際爭霸戰已在你我周遭發生。當糧食供應也武器化時,不難想像此完美風暴將重擊全球人類生存之安危。隨著後疫情時代到來,筆者今年有幸到美日與東協再次與老朋友們及國際投資機構面對面交流市場觀點。當大家在餐桌上或會議室中討論各國貨幣政策、債券信用風險、台海情勢發展、商用不動產和能源市場走勢的總經影響時(原油價格又悄然朝100美元邁進),筆者默默注意到開會中的共同點,也就是伴隨討論中的餐點價位較疫情前以倍數增加。而此通
轉型金融不若ESG那樣遙不可及,而被寄予減碳厚望。然而,何謂轉型?原則為何?國際間尚缺共識,在過渡期不免陷入假轉型、真漂綠的爭議。
複雜的永續法令規範,導致歐洲企業合規成本負擔加重,因此歐盟正在鬆綁法規,預計在2029年前,降低35%以上的中小企業行政成本。
全球風電產業正經歷劇變,原物料成本飆升、政策不確定性與貿易保護主義衝擊,開發商面臨成本、融資多重壓力。新興市場與供應鏈在地化,成為產業突圍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