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超過政府法規要求的減碳作為,才可依法申請碳權。近來「碳權」可說是最熱門的話題,惟各家說法南轅北轍,令許多業者不知所措。本期特別有系統的介紹國際的主流規範,讓業者有正確的觀念,也避免走冤枉路的風險。現階段的碳權:「減量額度」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的規定,碳權依政府溫室氣體管理政策的推動期程可分為「減量額度」與「核配排放額度」兩種。目前屬於第一階段,我們討論碳權的正式名稱叫作「減量額度」。什麼是「減量額度」?就是業者的減量作為超過政府主管機關的要求,就可依自願減量專案的規定,向環保署申請核發「減量額度」,並且已經行
將ESG因子納入投資決策已經成為國際銀行業及投資機構的核心策略,同時台灣永續投資規模與增速雙創新高,驅使高資產客戶轉向永續投資。
歐盟發布新版標準,打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加速低碳轉型。此舉不僅降低永續融資門檻,也為銀行開拓全新的綠色商機。
風災豪雨揭偏鄉「氣候弱勢」,建議引進創新財務工具打造韌性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