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金融 2023年8月

圖解碳交易》零碳時代Q&A一次看

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式上路
整理、繪圖:吳承媛

Q&A 1題 碳權是什麼?(Carbon Credit)

名稱

合法排放溫室氣體,或抵換(offset)溫室氣體排放的權利。

定義

二氧化碳當量;以1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一計算單位。

目的1

有溫室氣體總量管制的情況下,可以合法交易排放的權利。沒用完的企業可賣給有需要的企業。(政府藉由總量管制,逐年減少權的發放,以達成減目標)

目的2

無總量管制的情形下,A企業可進行減並申請權,B企業可購買此碳權來抵換其溫室氣體排放,讓整個地球的排放不會增加。(當然也沒有減少)

碳權產生方式有兩種 強制性市場VS.自願性市場

總量管制(強制性市場)

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為例:歐盟針對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設定碳排上限,企業若沒用完所核配到的額度,可在交易市場賣給有需要的企業。超過核配額度的企業,需在交易市場上購買權。

自願性市場

此模式中,企業或個人在政府的減要求外,自行訂定更高的碳中和或淨零目標則可主動購買民間自願性權以抵銷自己的排放。

Q&A 2題 購買碳權的用途?

台灣碳權交易所成立後初期交易的國外權,企業可用於ESG宣告、業供應鏈要求或中和宣示等。

未來碳費開徵後,或進行溫室氣體總量管制後企業可將此權部分用於法定事項之抵減(如扣除排放源費之排放量或抵銷事業排放之超額量)。此部分的權交易將配合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的開放進程,分階段設立不同交易機制,以符合政府政策並切合企業減需求。

Q&A 3題 為什麼要碳定價?

碳排放(特別是二氧化碳)是全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人類許多活動(如燃燒化石燃料、森林伐等)導致大量排造成全球變暖。這些變化帶來了極端氣候、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損失等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

對碳排放收費是一種經濟政策工具目的是將排放的環境成本「部化」,將這些成本納入經濟活動的價格中。當企業或個人進行可能導致排放的活動時,他們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或金。這鼓勵人們減少排放、改變行為模式、投資於綠色技術和實踐,從而減少全球排放。

收費的方式包含:

徵碳稅費或是拍賣排放權。用於補充收,或用於資助環保專案,如氣候變化的調適與緩和策略,或是發展與推動可再生能源等環保技術和政策,以實現更廣泛的永續發展目標。

Q&A 4題 碳權、碳稅與碳費的差別是?

碳權Carbon Credit

強制性市場:室氣體總量管制下,企業為遵守其排放量不超過核配量,自行購買權。

自願性市場:企業或個人主動購買權以達到自訂的環保目標。

碳稅(Carbon Tax)

政府以統收統支方式徵收

依各種化石燃料的含量開徵碳稅,有使用含燃料就會被收。

碳費(Carbon Fee)

政府以專款專用方式徵收室氣體管理基金。

政府針對室氣體(範疇一+範疇二)年排放量在2.5萬噸以上的企業開

台灣的碳費收入會用室氣體管理基金,有助低和負排放業發展,補助及獎勵室氣體減量技術的投資。

Q&A 5題 世界碳交易所有哪些?

國際

黃金標準 GS碳權交易平台

自願性權價格常因不同減專案而有差異。

美國:洲際交易所(ICE)

歐洲歐洲能源交易所(EEX)

韓國韓國碳交易市場(KETS)

中國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天排所)

日本東京證交所(TSE)

新加坡氣候衝擊交易所(CIX)

台灣台灣碳權交易所(202387日正式成立)

諮詢先行,再進行國外權買賣,等到國內碳權交易子法核定後,再做國內碳權交易。

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抵換資訊平台(目前採取方式)

台灣企業進行權交易可申請減認證或發布販售權資訊。

Q&A 6題 台灣碳費的徵收對象與時間?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8條,費制度會分階段實施,並依據國家的減量目標來進行。初期徵收對象為溫室氣體達2.5萬噸以上的製造業。

相關單位正就費的收費率和具體收費細節進行研議。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提出規劃構想並與各界討論。碳費的具體金額將在明年(2024)上半年討論後確定。

Q&A 7題 我公司有生產低碳產品也可以取得碳權嗎?

要申請取得權,必須是實際執行減量措施,依監測所得之減量實績報告,作為額度核發之依據。

以用電設備或是生質燃料為例,製造商只是製造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必須是被使用者用來替換原本比較差的設備或高排的燃料才有減成效,因此製造商若沒有實際減措施不能申請。

換句話,單純的製造這些節能品並不能算作實際的碳減量行動,因此不能申請碳權。

Q&A 8題 碳費徵收後是否會造成成本轉嫁?

「碳費是經濟手段而非財政工具」,收目的是為促進實質減量,而非為了收取更多的費用或使成本轉嫁。

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9條,如果費的收對象(例如企業或工廠)能透過換用低燃料、改進排放技術、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或改善製程等方式有效減少室氣體排放,並設立明確的減量目標,那麼他們可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以申請更優惠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