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3年7月

「嗶」經濟大步走入你我生活

行動支付生態圈成形
整理:陳雅莉

疫情加速「嗶」經濟、「掃」經濟更普及。許多人出門不見得會帶錢包,但一定會隨身攜帶手機。除了百貨商場、便利商店,就連夜市、小吃攤,都能使用手機掃碼支付。顯見,行動支付已逐漸融入民眾日常生活中。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主辦、台灣金融研訓院芬恩特創新聚落執行的2023年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畫,特邀請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分析國內行動支付產業發展現況,以及如何在現有基礎下,持續朝著跨國界、跨載具、跨虛實的階段邁進,打造更全面的行動支付生態圈。

行動支付群雄爭霸

台灣非現金支付市場成長迅速。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和金管會統計,國民每年消費約新台幣10兆元,其中非現金占比逐年提高。截至2023年第一季已達1.67兆元,全年將有望突破7兆元。所謂非現金支付工具,包括信用卡、ATM轉帳、行動支付及儲值卡等。行動支付銜接金流的方式,包含綁定信用卡、綁定銀行帳戶、儲值等。

根據金管會統計,我國電子支付在今年2月底,使用者人數上衝2,275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約622萬人,年增率高達37.63%。排名前三大的電支業者依序為街口支付、一卡通、全支付。其中,街口支付的實名驗證用戶更突破600萬人以上,一卡通會員也逾500萬人。

若從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來觀察,排名前四大的電支業者依序為街口支付、全支付、一卡通、玉山銀行。「較特別的是,玉山銀行的電子支付以跨境支付市場為主。」梅驊以淘寶網購物為例,許多消費者都使用玉山銀行電子支付付款。

在當月辦理國內外小額匯兌金額方面,排名前三大的電支業者依序為一卡通、街口支付、全支付,小額匯兌指電子支付會員彼此互相轉帳。

至於當月收受儲值款項金額,排名前三大的電支業者依序為一卡通、街口支付、全支付。儲值金額指消費者願意事先儲值多少金額至電子支付工具內,然後用來消費、轉帳或提領。

梅驊指出,全支付、全盈支付在國內有強大通路支撐,其會員大多綁定信用卡,較少用儲值方式來支付、轉帳、匯兌或提領。一卡通、悠遊付為國內交通業者跨足到電子支付領域,尤其是一卡通的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當月辦理國內外小額匯兌金額、當月收受儲值款項金額都很高,代表一卡通會員儲值後,常用一卡通支付、轉帳、匯兌及提領。街口支付則是國內少數信用卡綁定與銀行帳戶綁定兩者並重的電子支付工具。

應用範圍從支付到跨售

目前,行動支付的應用範圍,主要圍繞在消費者的食衣住行育樂,藉以打造金融生活生態圈。例如繳費稅,繳費包含水費、電費、瓦斯費、有線電視費、罰鍰、學雜費,以及醫院帳單、健保費、路邊停車費等;繳稅包含綜合所得稅、房屋稅、汽機車燃料稅等。

事實上,「繳費稅對電支業者來說,能賺取的利潤非常微薄,有時甚至是賠錢。」梅驊直言,繳費稅幾乎都是公用事業單位,為配合政府政策,有時還得推出零手續費服務。

行動支付另一常見應用功能是轉帳。以往,限於不同電子支付工具之間的轉帳,20211014日開放跨機構轉帳,讓電子支付帳戶也可轉帳至各家銀行,對消費者而言更便利。電子支付工具配合的銀行家數越多、串連的銀行帳戶越多,可服務的範圍就越廣。

以街口支付打通銀行帳戶為例,現連結的銀行家數高達27家,預計2023年底可達28家。此服務可讓用戶跳脫信用卡的限制,不僅能支付,還可直接透過手機輕鬆轉帳、儲值,成為電支業者未來發展金融性商品的關鍵。

「除支付、轉帳外,更重要的是跨售。」梅驊解釋,跨售意即橫跨到保險、基金等其他金融服務商品的銷售行為。例如20219月,街口支付與bolttech保特保險經紀人獨家合作上線的保險專區,首推「疫苗險」,未來將陸續擴增其他險種。

隨付電子支付帳戶儲值卡則是較新穎的應用方式,目前在國外已上線,台灣雖尚未有業者推出,但悠遊卡公司已向金管會申請發行「悠遊付隨附卡」,功能就像簽帳金融卡,可在所有信用卡通路使用。梅驊指出,這是電子支付業者與銀行業者、國際信用卡發卡組織共同發行的隨行卡,並綁定電子支付帳戶,相信有助於擴大電子支付的使用範圍。

跨境支付從日本開始

疫情解封後,越來越多人出國遊玩,消費付款方式不外乎現金、刷信用卡。國內電支業者也推出全球跨境支付服務,例如悠遊付、台灣Pay在日本某些地區可使用。

街口跨境支付服務於20201月正式啟用,首站選擇台灣旅客最常去的日本,目前有超過1萬多個據點可使用,讓台灣旅客出國也能使用街口電子支付。「這是街口支付邁向國際的關鍵第一步。」梅驊說,下一階段將瞄準韓國、東南亞,擴大跨境支付版圖。

由於街口支付主要綁定台幣銀行帳戶,而非綁定信用卡,用戶透過電支App於海外付款時,可免付VisaMaster Card等國際發卡組織收取的1.5%海外交易手續費,而且透過電支機構與銀行批次換匯,可比用戶個別向銀行換匯價格更優惠,例如街口支付目前提供的匯率優於銀行現鈔賣出價。除了綁定台幣帳戶,未來也可考慮納入日幣等外幣帳戶綁定服務,減少匯兌風險。

此外,依法規,國人購買境外商品,金流需經由電支機構處理。街口支付是唯一有跨境金流結帳處理經驗的電支機構,於20199月起協助蝦皮處理跨境電商金流,目前已累計處理超過上百億新台幣金流。

開創獲利源源不絕的服務

根據梅驊觀察,行動支付業者若要開創源源不絕的獲利,通常要經過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電子支付的實名驗證用戶須超過100萬人以上,第二階段是交易金額要超過一定門檻,第三階段才是思考可創造獲利的業務。

他進一步說明,電支業者初期若要建立金融生活生態圈,必須先在食衣住行育樂等領域中,提高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工具的黏著度,「這需要龐大資金與資源投入,我們初估使用會員要超過100萬人以上,才能從第一階段投資期跨入獲利期。」

第二階段是當電支業者與合作夥伴建置生態圈,並養成消費者使用電支習慣後,要如何從中獲利,達到損益平衡?他認為,交易金額超過一定門檻後,可從單筆消費金額、交易頻次等數據分析中,勾勒出消費行為,進而導入可賺錢的產品與服務,如跨境業務,滾出更多的獲利。

此外,國內電支業者可思考的應用領域,還有B2B金流解決方案,包括PaaSPayment asa Service)跨境金流服務、企業提領及各式款項撥付服務,目前一卡通、街口支付、全盈付已評估投入中。支付業務上,支付資料與載具整合、會員卡及行銷整合、記帳及帳務整合,亦是業者可考慮的方向。金融產品跨售,譬如店家或個人貸款推薦、保險或基金平台。國內外小額匯兌方面,包含P2P Transfer & Exchange跨機構轉帳、移工匯款、業務相關外幣買賣。O2O服務導客與導流,透過O2O Platform線上與線下平台串連,把線上客戶導到線下實體消費交易,反之亦然。

梅驊表示,O2O服務可提升用戶黏著度,為情境式金融商品奠定基礎。在場景金融當道下,「我們創建了更多用戶打開街口App的場景,例如叫車、點餐等。」

以街口叫車服務為例,20217月全面改版,新增常用行程設定、車資預估、多元計程車,並優化定位功能。外帶外送方面,會員只要點選店家及餐點,再用街口支付輕鬆付款。

除了消費者需求,街口支付也注重店家需求,「街口券」提供店家精準數位行銷的新選擇。由於會員每天都會打開街口支付,習慣在街口支付搜尋優惠內容及服務,結帳時自動適用最優回饋,這讓街口支付能精準分析會員的地理位置及消費習慣。對店家而言,街口券無紙化、免核銷,而且街口支付還首創個人店家每日結算、每日撥款、匯費全免,甚至是營業款項撥入街口帳戶等便利服務。

打造FinTech Hub金融生態圈

仿效蘋果與高盛銀行攜手推出高利率的Apple Card儲蓄帳戶,街口支付與台新銀行合作,推出「街利存」服務,整合街口支付App與台新Richart數位帳戶資訊。用戶只要打開街口支付App,就能使用存款、支付、金流檢視等3大功能。

「這就是打破侷限,讓街口支付從支付App進一步成為用戶的理財工具,進而打造街口FinTech Hub金融生態圈。」梅驊強調,若從生活角度切入電子支付與消費者行為的連動關係,不論是金融或跨境應用,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電支業者深入開發。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