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3年7月

人工智慧、電子錢包、跨界合作

銀行界的三大動態改變
撰文:右本沖

今年雖然有中小銀行風暴,卻也是銀行界發生變革的一年,新的AI技術應用將讓銀行挖掘出潛在的價值。

國小型銀行風暴,讓許多人認為2023年不是銀行業的好年,但外界卻忽略了新技術與新應用的誕生,例如人工智慧與跨業結合,亦前所未有的帶給銀行業提升價值的機會。

小銀行風暴讓體質不佳的、抵抗力弱的銀行被迫退場,減少分行據點,正如一場流行性疾病,從傳染學的角度來看,大自然透過流行病也篩選了一批更具有抵抗力的群眾,銀行業一邊面對流動性風險,反之,也有銀行業開始導入新的技術,讓銀行業內在體質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動態一》生成式AI開始被應用在金融界

2023年Chat GPT崛起,讓生成式AI在金融業的應用帶來了無窮想像,而Chat GPT的技術支援者輝達(NVIDIA)更在今年2月發布了對500家金融服務公司關於使用生成式AI技術的接受程度調查結果,有64%的金融業高層支持導入AI,是去年的近2倍。

過去,銀行界大多認為AI可以代替銀行員處理瑣碎、重複的工作,例如為了審查可疑的交易活動,必須查閱各種文件以及某些公司或高層是否在金融制裁名單上,還有客戶確認存款數字、信用卡的繳費狀況等等。

但AI真正能提高銀行界效益之處,應該是在客戶體驗。根據《富比士》(Forbes)報導,North Highland的一項調查(來自Consulting.us)顯示,87%的受訪領導者將客戶體驗視為銀行業績成長的引擎,86%的消費者如果遇到2到3次糟糕的體驗,就會離開他們之前忠誠的品牌。

因此大型語言模型的運用,客戶獲得情境化的、個性化的和量身訂製的體驗,例如分析客戶數據以了解其偏好和需求,並利用這些資訊即時解決用戶的疑問和削減顧慮,為用戶提供個人化消費服務和支持。

‧生成式AI將提高客黏著度

在香港,已有電子音樂玩家把已故知名歌手張國榮、Beyond樂團主唱黃家駒的聲音AI化,讓他們唱出從未演唱過的歌曲,讓人感動又真假難辨。

對銀行業來說,這揭露了語音服務的商機,向廣受大眾喜愛的藝人、公眾人物購買其聲音的版權,透過生成式AI技術,成為銀行和客戶線上接觸、虛擬銀行接觸的媒介,將大幅提升客戶的信賴感。

而且過去的對話機器人是所有銀行客戶面對同一支程式,未來銀行可以透過前幾次對話,將客戶分大類,再配給不同的AI對話機器人,提高客戶滿意度,這種AI生成語音的應用,將來可能不只金融界採納,其他廣泛的服務業,例如電信服務業、大眾捷運、台鐵、高鐵等,都有發揮的潛力。

‧銀行也將打造自家的AI資料中心

正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台北國際電腦展開幕演講上說的一樣,未來每家大型企業都可以擁有自己的AI資料中心,開始讓AI人工智慧參與各種業務的銀行,更有動機打造自己的AI資料中心。

過去使用人工智慧提升業務效益最有名的就是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 RBC),該行早在2016年就擁抱人工智慧,每年至少花1千萬元加幣投資在人工智慧上,還成立了人工智慧研究所,2020年7月,該公司宣布與紅帽(Red Hat)、NVIDIA等公司合作,創建新的人工智能計算平台,採用了輝達早期的GPU繪圖晶片作為運算基礎。

由於擁有使用輝達早期AI晶片的經驗,加拿大皇家銀行也是全球銀行業中最有可能打造AI資料中心的銀行。正如加拿大皇家銀行首席技術長Foteini Agrafioti所說,AI平台旨在改變客戶銀行體驗,並幫助銀行能跟上快速的技術變革和不斷變化的客戶期望。

‧生成式AI將提高預測模型精準度

大型的語言模型,提供了銀行業過去資料探勘無法觸及的領域,「更精準的語言決策樹模型」。例如過往的聊天機器人在傳統AI運作之下,無法提供更精確的消費者互動。

當銀行業導入Chat GPT等生成式AI支援的聊天機器人之後,將能從消費者互動中得到更精確的語言回應內容。

「決策樹模型」是筆者過去在銀行業DATA MINING中常見的預測模型,藉由對幾個問題回答的「是、否」來預測消費者行為,問題是,「該問怎麼樣的問題才具有鑑別力」呢?找到了有鑑別力、有預測力的連續問題,就是建立了一株好的「決策樹模型」。

過去的「決策樹模型」建構可能透過客戶開戶時填寫的資料表中的文字,那些答案,一方面可以做文字探勘,另一方面可以建構決策樹模型,有了聊天機器人,等同於有機會向客戶進行訪視,而得到答案來建構模型。有了Chat GPT等生成式AI支援的聊天機器人,將更有效的建構出具有預測力的「決策樹模型」。

在AI的幫助之下,模型產生的速度可能超過以往,過去需要運算一周、數日才能產生的預測模型,可能縮小到一日之內,隨著參數不同而誕生數十個模型。

動態二》金融界與其他消費品牌跨界合作

2023年銀行界第一個讓人驚豔的創新服務,是蘋果手機和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聯手,針對用戶推出的「高盛儲蓄帳戶計畫」,強調高利率、免管理費,而且易於轉換到電子錢包,讓iPhone美國Apple Card用戶花費不到1分鐘,就可透過iPhone輕鬆設定、管理年利率為4.15%的帳戶,沒有最低存款或餘額的要求。

過去幾年,高盛投資在蘋果Apple Card上面虧損了10億美元,但今年蘋果和高盛聯手推出高利率帳戶之後,基於蘋果手機的廣大用戶以及高存款利率,第1天就吸引果粉轉入高盛帳戶累計4億美元,推出才4天就吸引將近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4億元)的存款,根據《富比士》報導,推出一周後開戶數為24萬戶。

實際上,高盛銀行有推出高利率存款專案「Marcus」,但其利率為3.9%,比蘋果手機專案戶給的4.15%還少。

雖然有部分用戶存入高盛帳戶之後,發生轉帳障礙,但大部分用戶使用正常,自從蘋果手機對用戶推出高盛存款計畫之後,高盛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客戶對Apple Card用戶新儲蓄帳戶的反應非常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動態三》電子錢包的大量普及

今年銀行界第二件重大金融服務變革,是電子錢包逐漸納入各主要金融架構之中,為了保護歐盟公民的數位身份,歐洲議會在2021年推出歐洲數位身分框架,今年3月中,歐洲議會再度通過法案,讓歐盟成員國就新的歐洲數位身分(eID)框架的修訂進行談判授權,此舉,不但更完善數位身分法律框架,也讓機構之間對電子(數位)的談判有了法律架構依據。

此外,對銀行和金融業而言,數位身分識別有助於數位登入和數字簽名,從而簡化銀行流程並使銀行流程無縫接軌,也是電子錢包發行的基礎。如果數位身分證變得普及,並以允許與電子(數位)錢包互相操作的方式進行監管,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就可以從獲取個人信息中受益,因而更容易、更迅速地執行客戶檢查和其他反洗錢職責。

過去,使用電子錢包普及率最高的國家,就是以支付寶和微信為主的中國,超過49%的中國銀行存款戶使用了電子錢包。以英國倫敦為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電子錢包的使用率為24%。

電子錢包的功能,也從Apple、Google或Samsung Pay充當借記卡和信用卡信息而演變成能夠電子錢包對電子錢包的點對點交易。

根據Statista報告,到2024年,數位和移動錢包支付預計上升到53%。在當前一切都在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用戶希望支付速度也快,同時又要安全、省事、免帳戶維護費用。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