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進行敏捷轉型,並非導入敏捷後,在舊有架構上加上敏捷,而是轉型。」敏捷專家學會創會理事長徐柏峰認為,敏捷不僅要改變集體思維,更要組成跨職能團隊,除了大方向,其餘由「跨職能團隊說了算」!為讓從業人員深入認識敏捷,台灣金融研訓院特邀企業敏捷教練、敏捷專家學會創會理事長徐柏峰,主講「金融業的敏捷模式應用」,依次講解敏捷的由來、企業應用敏捷的8個模式,與敏捷轉型成功的原則。敏捷從何而來?徐柏峰解釋,在20世紀90年代,越來越多軟體業者發現,用戶唯有實際接觸到軟體,才能講出更明確的需求,且其需求不斷變化,「因為情況較為
面對川普回歸的外部壓力,與歐元區內支付習慣轉變,數位歐元肩負強化貨幣主權與金融韌性重任。然而,公眾隱私疑慮、銀行高昂成本及效益質疑,皆為其落地帶來嚴峻挑戰。
我國CBDC架構已現雛形,平台設計採雙層規劃,零售型供大眾日常使用,批發型作為金融機構跨行資金移轉交易及清算工具。
AI運用在金融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在探索運用AI的過程中,金融機構也面臨諸多亟需克服的關鍵議題。更具建設性的思考應是探索AI做人類智能與協作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