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所引發的金融風波雖然逐漸平息,但這種前所未有的新型態金融風險,必須正確診斷此事件的成因,並且對症下藥,規劃合理的冷卻機制,降低擠兌風險,刻不容緩。在美國矽谷銀行(SVB)發生擠兌前,有史以來最大的擠兌潮發生在2008年的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bank),該次擠兌在10天內總共領走167億美元。而這個紀錄在今年3月被打破了!矽谷銀行一天就被擠兌420億美元。更可怕的是,該行並無投機高槓桿操作,或重大人謀不臧,而是眾多新型態金融風險疊加後的結果。SVB倒閉 是「管理不善的教科書等級
2024年8月,日本股市發生「閃電崩盤」,市場快速反映利差交易即將結束所帶來的衝擊。日本過去長期維持低利率環境,吸引許多像對沖基金這類投資人,利用低成本的日圓資金投資海外市場。當市場預期日本利率即將升到零以上,日圓便迅速升值,此時預期日圓走貶的投資人便面臨虧損,只好追加保證金。
美國國債雖遭降評,但其在全球避險資產的核心地位並未動搖,然而地緣政治與多元化趨勢恐帶來潛在變局。
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趨勢與高強度監理,金控董事會在薪酬責任、專業素養、併購審查、獨立性,乃至AI監督上提升功能,將是永續發展與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