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金融消費者崛起,金融業正積極尋找Z世代好手任職,但吸引Z世代人才最關鍵的因素不只是薪資,其他還有如組織文化和聲譽、福利、職涯發展等,而金融業真的能吸引年輕人來嗎?以前總說進入銀行工作就是捧到「金飯碗」,然而年輕人真的這麼想嗎?從金研院測驗中心資料分析,3年前與現在的徵人頻率及規模相比較,都是逐年提高,從1年1次變成1年2、3次,甚至4次,每次徵人的規模都有300至500人。而徵才頻率與規模提高的同時,代表徵才不易且新人流動率也提高,這跟傳統對金融業是穩定行業的印象有所顛覆。近年來,金融機構確實一直在與大型科技
代理式AI被《經濟學人》譽為2025年最大的科技突破之一,然而,它帶來服務與管理模式升級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建置與維運成本的現實限制。
代理式AI是實打實的硬功夫,最怕落入想「彎道超車」、抄捷徑的心理陷阱。唯有從「技術」、「基礎建設」、「經營策略」與「人才培育」等四大構面著手,踏實耕耘,台灣的代理式AI才會追得上國際。
銀行探索代理式AI,使用場景包括詐欺調查、貸款作業、銷售與服務場景。由於金融業長期受到嚴格的監管,代理式AI的決策將受到法遵挑戰,未來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治理框架,以符合最新的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