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金融消費者崛起,金融業正積極尋找Z世代好手任職,但吸引Z世代人才最關鍵的因素不只是薪資,其他還有如組織文化和聲譽、福利、職涯發展等,而金融業真的能吸引年輕人來嗎?以前總說進入銀行工作就是捧到「金飯碗」,然而年輕人真的這麼想嗎?從金研院測驗中心資料分析,3年前與現在的徵人頻率及規模相比較,都是逐年提高,從1年1次變成1年2、3次,甚至4次,每次徵人的規模都有300至500人。而徵才頻率與規模提高的同時,代表徵才不易且新人流動率也提高,這跟傳統對金融業是穩定行業的印象有所顛覆。近年來,金融機構確實一直在與大型科技
金融業在高齡化社會的角色,正從協辦活動、捐款等淺層參與,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參與者。金融機構與非營利組織深化合作,回應長者對經濟安全與信任機制的需求。
高齡族群如秋日絢爛的楓紅,看好這片蘊藏兆元的商機,台灣金融業推出各式金融商品、從入門門檻更低的小額債券,到靈活的多元信託與尊榮的家族辦公室,傾力建構一個全方位、個人化的高齡財管生態圈。
對金融業而言,長壽經濟是一場重新定義「顧客生命週期價值」與「風險評價機制」的變革契機,從產品、制度設計到風控框架全面升級,成為開啟下一波資本動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