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2020年1月啟動脫歐以來,至今正好已滿3年,由於親歐與脫歐陣營持續對立、執政的保守黨亦陷入內鬥泥淖,英國在3年內接連更換了4任首相,讓脫歐的執行始終缺乏通盤指導,「硬脫歐」或「軟脫歐」的路線抉擇淪為意識型態下的權鬥工具。然而,就在英國社會還來不及消化這場政治亂局時,脫歐所引發的實際後果早已接踵而來。疫情+烏俄戰爭+能源價格高漲+…… 英經濟陷入40年最疲弱困境雪上加霜的是,過去3年全球又接連遭逢新冠疫情、貨運阻塞、烏俄戰爭、能源價格高漲,這些危機與脫歐所帶來的海關作業複雜化、行政
歐洲央行與成員國之間的貨幣、財政政策多頭馬車。為應對此分歧難題,歐盟啟動的《穩定與成長公約》改革,兼顧財政紀律與各國的政策推動,象徵治理思維的轉型。
為降低對美元清算體系的依賴,歐洲央行正積極推動「數位歐元」的開發,期望以此作為突破口,重塑全球支付話語權與金融治理結構。
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施政轉向積極,帶動歐盟提升競爭力。歐盟執委會著手推動成立儲蓄與投資聯盟,可望媒合歐洲公民的儲蓄到投資需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