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史的長河中,銀行始終是秩序的核心。不論是支付清算、資金管理,抑或國際匯兌,銀行牌照長久以來構築了一種制度性壟斷,使得資金流動無可避免地必須透過銀行系統。然而,近10年來區塊鏈與加密資產崛起,尤其是穩定幣的廣泛使用,逐漸鬆動了這一層金融藩籬。穩定幣真正的意義是相對穩定、並非絕對穩定,它結合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法幣的價值穩定性,不像比特幣那樣波動劇烈,也不同於傳統銀行存款那樣無趣。自2014年泰達幣首次推出以美元為基礎的USDT起,這項創新工具的發展速度便一路加快。至今,全球穩定幣的市值已突破2,600億美元
穩定幣即將實現一個更有效率、更普惠的數位飛錢時代。這不僅僅是金融工具的升級,更是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深遠挑戰。
美元穩定幣市占率達9成,台幣穩定幣有無發行與使用空間?台灣銀行界正在腦力激盪。
主要國家陸續推出國穩定幣監管架構,穩定幣已跳脫幣圈,成為架接實體與虛擬世界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