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 中國
2025年8月
中國將逆風翻盤還是曇花一現?
中國在面臨美中貿易戰、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國內投資不振、吸引外資困難的情況下,2025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24年成長5%,其中第二季成長5.4%,較第一季提升0.8個百分點,顯示消費市場有回穩轉熱之跡象,中國政府經濟措施似已有達到「穩經濟」的效果。
事實上,中國2025年5月的零售銷售較2024年成長6.4%,數據優於各界預期,便已引起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近年中國政府本來就希望能夠推動「擴大內需」、「促進服務業發展」形成「國內大循環」的相關政策,2025年以來更積極推動消費補貼政策,故其消費數據表現較為突出並不令人意外。
首先,中國在2025年「兩會」期間即宣布,將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人民幣,用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至2025年4月底,至少已發行1,200億人民幣的規模,同時要求各地方政府將更多民生消費品和服務消費,納入補助政策的適用範圍,中國政府全力推行消費品「以舊換新」這段時間下來,已發揮了部分效果。預計到2025年第三季,中國將再持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以促進內需消費的成長。
以消費品組成來看,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依序成長53%、33%、30%、26%,這些都是「以舊換新」政策中的重點領域。此外,2025年「五一」長假,國內出遊人次較2024年增加6.4%,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年增8%,雖然都還低於疫情前的最高水準,但已有相當成長。
再者,中國政府和民間企業鼓勵和促進消費的動作不斷,包括淘寶、天貓、京東等中國網路電商平台,在5月13日同步推出「618」促銷活動;而接連數年的「打貪反腐」和「公務儉約」行動後,近期亦為了促進零售和餐飲消費,在政策上也比較放開,讓公務單位可以動用經費酬酢宴飲、餽贈禮品,故如菸酒及金銀珠寶類的消費,在5月也都有2成以上的成長。又如中國政府在今年推出「體重管理年」的政策,鼓勵民眾在健身體育方面的相關消費,故體育娛樂用品的銷售提高28%。
這些因素使中國5月零售銷售年增率表現得以優於預期,但未來還是要看其政府能否持續推出有效的刺激消費政策,否則其內需成長恐難以為繼。尤其,2025年房地產和汽車相關消費表現疲弱,成為中國內需成長的隱憂。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面向是,中國政府試圖採取措施以降低美國關稅對出口的負面影響。鑑於川普政府已取消對來自中國、香港的小包裹免關稅措施,對中國電子商務業者及製造銷美零售商品的中小企業帶來衝擊,中國商務部5月間發布聲明強調「國內市場是外貿企業的堅強後盾」,而有意以「出口轉內銷」的措施鼓勵擴大國內消費,以吸納原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出口商品。而中國本土企業亦有響應政府此項政策者,如京東已承諾投入人民幣2,000億元協助出口商,並在其企業平台上設立專區,販售無法銷往美國的商品。此外,中國近期擬推出5,000億人民幣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於AI人工智慧、數位經濟與消費相關基礎建設等項目,以刺激內需消費與促進國內投資。
從2025年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7,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顯示大型、國營企業景氣雖略微回升,但仍在榮枯線(50)以下;而反映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景氣的財新PMI為50.4,較同年5月跳升2.1個百分點,指數重回榮枯線之上,可以看出中國民間景氣回升。而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低迷之際,2025年第二季中國智慧型手機銷量預計將較2024年同期小幅成長1%,上半年估計成長1.4%,亦顯示政府的補貼政策發揮一定效果。
然而,受房地產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影響,6月份中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下跌3.6%,已為連續33個月呈現下滑之勢,故國際機構評估中國經濟仍有通貨緊縮之疑慮。中國政府雖將持續「穩經濟」,下半年持續調降存款準備率和銀行利率以刺激內需。然而,8月1日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將對中國經濟與出口構成嚴峻考驗,屆時中國消費市場能否挺住,仍是未知數。(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