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從去年起台灣吹起了一陣併購風,但今年3月出現的一則消息還是讓金融界持續討論,該則出自國際大數據業CRIF指出,台灣金融業規模不足,連最大金控的總資產也擠不進全球總資產前50大銀行名單,前兩大的國泰金和富邦金合併才勉強跨過新台幣22.5兆元的最低門檻。它的結論:「台灣需要超大型金控。」究竟是否規模大就是美嗎?金融機構為了提高自身的市場占有率、產業影響力或國際競爭力等發展條件,透過併購活動達成這些條件成為全球市場的主流。近十餘年間,國際上併購案例包括美國M&T銀行收購哈德森城市銀行、美國第一資本金融(Capital
台灣金融業規模偏小、同質性是老問題。財經學者呼籲,應統一合意與非合意併購之規範,減少政策落差,特別是以現金或股票收購原則應一致。
公股銀行雖具龐大資產與低廉資金優勢,但在民營銀行積極攻城略地之下,市占率持續流失,亟需秣馬厲兵以對。
美國金融併購主旋律不再只是大者更大,近年銀行交易量最大的反而是整併金融科技公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中小型銀行為求生存進行合併,甚至信合社能挾稅負和監理優勢併購小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