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從去年起台灣吹起了一陣併購風,但今年3月出現的一則消息還是讓金融界持續討論,該則出自國際大數據業CRIF指出,台灣金融業規模不足,連最大金控的總資產也擠不進全球總資產前50大銀行名單,前兩大的國泰金和富邦金合併才勉強跨過新台幣22.5兆元的最低門檻。它的結論:「台灣需要超大型金控。」究竟是否規模大就是美嗎?金融機構為了提高自身的市場占有率、產業影響力或國際競爭力等發展條件,透過併購活動達成這些條件成為全球市場的主流。近十餘年間,國際上併購案例包括美國M&T銀行收購哈德森城市銀行、美國第一資本金融(Capital
川普強力撤銷DEI政策,並從行政、軍事部隊先行,已經引起諸多法律爭議與文化衝突,美國的多元社會、文化、價值觀等層面受到挑戰。
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燃全球貿易戰火,反DEI的立場也引發爭議,台灣金融業認為看來僅在美國造成影響,台灣目前的ESG投融資金仍然持續投入。
反DEI浪潮襲來,美國銀行、花旗等紛紛退出淨零銀行聯盟等倡議,凸顯ESG在落地執行時所遭遇的各種困境,永續金融的轉型之路也需要順應調整,才能「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