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歷代精選
2025年4月
加密貨幣納入美國主流貨幣
過去,美國共和黨以反對金融監理的立場聞名。雖然某種程度上,這種形象是該黨刻意經營的,但實際情況更加複雜。舉例來說,小布希執政期間推行的關鍵金融鬆綁措施,其實是前一任民主黨柯林頓政府時期立法通過的。但共和黨的這種名聲並非毫無根據,例如,保守派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便對政府成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大加撻伐,而該機構最近更成為政府效率部的主要整頓目標。
但另一方面,川普總統第二任初期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並非聚焦自由市場,而是將穩定幣這類未受監理的關鍵新興領域,納入主流金融體系之中。穩定幣是加密貨幣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柱,近期美國國會正在研擬相關法案,並於參眾兩院排入優先法案進行審議。
令人意外的是,美國的穩定幣監理規範,最終可能比歐盟更為嚴格。歐盟允許穩定幣發行機構,將部分資產投資於高流動性的非信貸機構,並在一定比例內進行權益抵押;但美國的監理方案更為嚴苛,嚴苛到目前市場主流的泰達幣(USDT)可能無法在現有的營運模式下符合新規。
數位資產不僅是川普的關鍵內政政策,也影響其外交戰略。美國矽谷轉向右派之後,川普獲得了一批新的科技產業支持者。而川普的金融顧問則將穩定幣視為對抗去美元化的重要工具。如果穩定幣的資金大多能夠流向美國政府證券,就會改善美國財政的永續性。當然這也可能導致美元升值,妨礙川普進行貿易戰。
穩定幣一旦進入主流金融體系,該市場便將分流為合法與非法兩種,對於全球防制洗錢而言應該是個好消息。但諷刺的是,川普政府似乎不太重視洗錢問題,例如《公司透明法》要求國內中小企業申報的「實質受益所有權資訊」,最近已經被川普政府暫停執行。
美國金融體系很快就會擁有前所未有的全球資金流動透明度與掌控力。然而,這種發展與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精神背道而馳。去中心化交易平台SmarDex的聯合創辦人Jean Rausis在Cointelegraph的採訪中,針對參議院正在審議中的GENIUS穩定幣法案作出回應:「政府意識到,只要掌控穩定幣,就能掌控金融交易。與中心化穩定幣發行商合作,意味著政府可以隨時凍結資金,這本質上與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功能無異。那麼,政府又何必再自行發行CBDC呢?」
傳統上不信任政府權力的共和黨,強烈反對CBDC。該黨眾議員湯姆‧艾默就曾提出《反CBDC監控法案》,試圖阻止CBDC的發展。他表示,CBDC帶來嚴重的隱私風險,並且與美國價值觀背道而馳。
然而Rausis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擔心政府透過支付基礎建設施行監控的自由派人士,不可能寄望於私人企業違反政府命令或法規;他們反而要擔心,如果政府即將提高監理門檻,企業很有可能為了規避風險,而在政府正式頒布規範之前「自我審查」,主動實施更嚴格的監控措施。倘若支付創新的目的,是防止因政治因素導致的「被銀行強制關戶」,那麼由中央機構來實施相關保護措施會更容易。然而,新的穩定幣立法中的消費者保護措施,並沒有關注這個問題,而是只關注穩定幣發行方的償付能力,即確保它們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發行的穩定幣,而不是確保所有人都能公平地獲得金融服務。
如今,共和黨的金融政策受到兩股幾乎同等強大的力量影響,其一是文化戰爭,其二是金融監理。但這兩種看似矛盾的力量,可能會將美國政府推向某個相同的總體策略:建立「加密貨幣戰略儲備」,明確地使政府站在支持或持有數位資產的立場。政府所主導的CBDC,在推動市場發展方面的作法,與受監理的穩定幣大不相同。將加密貨幣納入正規銀行體系,將吸引更多大眾投資者進場,進而推動這一新興資產類別的價格上漲。2021年11月,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曾創下3.2兆美元的紀錄,而需要新的發展才能繼續引資。
川普重返白宮之後的頭幾個月,就再次顯露他反覆無常的性格,程度甚至達到歷史新高,較前一任期尤甚。雖然金融監理不像關稅政策那樣容易吸引媒體關注或公眾討論,但長遠來看,卻可能重塑全球金融秩序。(本文作者為金融研訓院外聘研究員;譯者劉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