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歷代精選 2025年2月

MAGA大怒神來了!

撰文:傅清源

2025年新年伊始,川普即「金」(驚)句連發,把戰線從關稅貿易問題,上升到巴拿馬運河控制權、掌握格陵蘭島,甚至想把加拿大變成美國一州,連串大動作震驚全球。

隨著疫情結束,全球政治版圖右轉的浪潮越推越高,2024年本來就不太平靜。然而,川普令人意外的大勝,甚至掌握參眾兩院,變成完全執政,使2025年的政經情勢瞬間升級,從「小震盪」變成了「大怒神」。

從AF升級到MAGA

川普的第一任期,已經向世界充分顯現「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核心思想。在第二任期,更提出「美國再次偉大」(MAGA),進一步強化其主權保護政策、推動經濟成長、減少對外依賴,並以更多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影響國際貿易、財政政策、移民政策和產業結構。事實上,川普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多話且政策最透明的總統,都不用看新聞,只要每天收看他在Truth Social與X等社群媒體的發言,即可勾勒出其施政藍圖﹝見表1﹞。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數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還川普1.0經濟成績一個公道

不少媒體對這些政策對經濟的衝擊表達悲觀,然而,綜觀這次川普2.0的政策,其實多是其上次執政主軸的強化版,並非新政見。因此可以藉由回顧川普1.0的成績,鑑往知來去推論未來4年的經濟樣貌。

《巴倫周刊》(Barron's)分析,在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前,川普在經濟領域的政績確實可圈可點:在他上任僅3年後,美國新增了700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降到3.5%,為半個世紀以來最低點。此外,家庭收入不斷成長,中產階級的家庭收入增加了近6,000美元,是上屆政府增幅的5倍多;薪資成長的同時,通貨膨脹卻能保持溫和。同時,美國每一個大都市地區的普通人(收入中位數者)收入,在近30年來首次上升,且貧困和不平等現象有所減少,低收入和低教育程度人群的工資和淨資產成長速度,甚至還超過其他族群﹝圖1﹞。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螢幕擷取畫面, 數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就業方面,直至疫情前,美國就業人口近1.6億人,創歷史新高;連續40個月職位空缺數量高於新雇用數量,而申請失業保險人口比例還創下歷史最低。

從金融市場來看,川普端出的成績同樣驚人,根據《華爾街日報》統計,單以道瓊指數來看,川普執政4年的漲幅將近60%,高居歷史第三,把拜登遠遠甩在身後,NASDAQ與S&P 500指數表現甚至還更好。考慮到川普執政後期還遭遇疫情引起股市大幅下跌的逆境,川普有這樣的成績,更顯難能可貴。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行, 繪圖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新政衝擊產業? CEO老神在在

儘管川普第一任成績真的不錯,但這次再度當選,不少主流媒體仍報導「多數企業主對未來經濟表達憂慮」,並聲稱新政對企業將更為不利。雖然不曉得這些媒體的報導依據為何,但事實上,最新調查顯示的結果卻正好相反。

根據知名CEO管顧公司Teneo在2024年底,針對300名上市公司執行長和380家機構投資者,其資產規模合計約10兆美元的「2025執行長與投資者前景」的大規模調查顯示: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將改善的CEO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32%,達到76%;超過80%的執行長和投資者預測,在川普政府領導下,企業併購活動將復甦,且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點。

此外,全球執行長和投資者對川普2.0政府的經濟影響抱持樂觀態度,這種樂觀超過了對關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壁壘的擔憂:全球50%的執行長正在根據美國大選的結果,加速投資和招聘活動;超過64%的受訪者認為,川普政府關稅政策雖有潛在破壞性,但由於減稅及監管放鬆,整體上對2025年業務將產生正面影響。

為什麼川普上台,企業主反而信心爆棚,跟媒體報導的氛圍大相逕庭?除了主流媒體普遍對川普不友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企業主在大選前其實已經敏銳嗅到政治右轉氛圍的轉變,提前做好準備。例如,加大對美國國內投資,以應對去全球化;將企業遷出中國,以應對新的美中衝突風險;重新調整ESG政策,並增加對AI與科技創新的投資,以因應川普經濟學。整體上,這項調查中有高達80%的執行長和投資者相信企業已準備好應對美國政策的各種潛在變化。

給金融業大禮包 不甩巴塞爾終局之戰

對金融而言,媒體的意見較為一致。從金融內閣人事布局來看,多偏向監管立場較為鬆綁的官員,市場預期金融業可望收到川普的大禮包。2025年,有可能進一步放鬆規定,削減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他可能會推動進一步減少對銀行的監管措施,促使更多的貸款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用來支持小型企業和地方經濟。

英國《銀行家》(The Banker)雜誌早先即指出,美國將限制甚至廢除巴塞爾資本協定最新修訂版本,俗稱「巴塞爾終局之戰」(Basel III Endgame)的銀行資本要求,有利於中小型銀行的資金成本與經營彈性。

就在2025年1月10日,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副主席特拉維斯‧希爾(Travis Hill)率先開砲,說FDIC需要一個「新方向」,他預計這一方向將在川普第二任時到來。希爾是共和黨員,同時也是FDIC下屆主席內定候選人。

這下子,變成歐洲緊張了,因為如果美國銀行業不採用「巴塞爾終局之戰」,降低對美國銀行業的資本要求標準,那美國銀行業會比歐洲採用協定的同業更有資金成本的競爭力。法國總統馬克宏即告訴歐盟委員會,面對美國的倒退,法國需要重新考慮其巴塞爾實施計畫:「歐盟不能成為世界上唯一實施的區域,避免歐洲銀行在歐洲的市場份額被美國奪走。」英國新任財政大臣也說,監管機構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促進競爭力和成長,但銀行資本的進一步增加很難與這一目標相容。英、法兩國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美國不遵從Basel III Endgame,那歐洲也玩不下去了。

川普打的如意算盤很清楚,從外交到金融等各種政策,一切以美國利益極大化為考量。如此一來,勢必衝撞現有的遊戲規則與現況,在國際政治傾軋的過程中,2025年的經濟與金融勢必會像大怒神一般忽上忽下。但也不必過度擔心,只要繫好安全帶,順著G力上下,大怒神還是遊樂園裡相當安全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