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後的經濟重啟與全球市場變動,台灣民眾的財務行為出現了明顯轉變。儲蓄與借貸的新常態、投資熱潮的高漲、財富分化以及年輕世代的儲蓄觀,皆成為當前經濟學家與金融專家關注的焦點。臺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坦言,疫後台灣的儲蓄行為正經歷結構性變化。過去以高儲蓄率聞名的台灣,在低利率環境與通膨壓力的雙重夾擊下,儲蓄意識逐漸鬆動。疫情催化下的財富分化根據林明仁觀察,疫情改變了經濟結構,讓許多低收入族群的財務狀況更加吃緊,進一步拉低了整體儲蓄率。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生活調查的數據可能仍高估了實際儲蓄情況,因為調查通常受限於民眾對自身
川普強力撤銷DEI政策,並從行政、軍事部隊先行,已經引起諸多法律爭議與文化衝突,美國的多元社會、文化、價值觀等層面受到挑戰。
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燃全球貿易戰火,反DEI的立場也引發爭議,台灣金融業認為看來僅在美國造成影響,台灣目前的ESG投融資金仍然持續投入。
反DEI浪潮襲來,美國銀行、花旗等紛紛退出淨零銀行聯盟等倡議,凸顯ESG在落地執行時所遭遇的各種困境,永續金融的轉型之路也需要順應調整,才能「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