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 中國 2024年11月

中國灰色地帶衝突瞄準金融業

第五空間的戰爭
撰文:金雨農

國持續以未達戰爭行為或常規軍事衝突門檻的「灰色地帶衝突」(Gray Zone Conflict)侵蝕台灣,即透過經濟、金融、資訊攻擊等手段改變現狀。除了金融攻擊,還會同時整合經濟脅迫與灰色地帶的軍事壓力,結合市場與網路攻擊同時間發動,達到複合效果。

「灰色地帶」概念的具體形成約可從美國2010年4年期的國防評論(QDR)所發現,這是首次美國官方出版品中出現灰色地帶衝突概念。雖然迄今學理上界定灰色地帶尚未有一致定義。但簡言之,即是一個國家運用政治、經濟和安全競爭的手段,不訴諸武力,以漸進、模糊的方式從另一國獲取政治或領土利益。具體作為可以是透過經濟、金融、資訊攻擊、民兵襲擾等,對目標國形成程度不等的壓迫。

經濟高度發展 金融戰漸成為灰色衝突的重心

其中,由於經濟金融的高度發展,金融戰逐漸成為灰色衝突的重心。不僅便宜有效,攻擊對象無遠弗屆,甚至依過去地緣政治衝突經驗,金融戰極可能是傳統武力戰的前哨戰。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灰色衝突就是把傳統熱戰或武力對抗區隔,包含錯假訊息認知戰、資訊攻擊;而資訊攻擊又特別連接到金融業,因為現代金融業高度依賴數位科技。

9月中旬起多家金融機構網站遭遇DDoS攻擊,包括兆豐、第一銀行、彰銀等,惟皆於第一時間啟動相關防禦復原機制,儘管對營運無重大影響,但十分擾人。據數發部掌握主要為親俄駭客組織NoName057及RipperSec所為,出現逾50起攻擊事故,對象包括地方稅務機構、區域民航站、主計總處、金融機構、電信業者。不過,蘇紫雲強調,中共仍是我國金融戰或資訊攻擊的最高威脅。

前行政院資安辦官員指出,DDoS攻擊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針對網路頻寬進行大量的資源請求,二係耗盡資源。但DDoS攻擊癱瘓網頁或系統的時間都很短暫,不可能長時間。且現有許多網通設備都能防護及判別。

第一銀行表示,本次攻擊相關資安防護機制已啟動並進行阻擋,故未造成該行服務影響。在防禦體系方面,一銀已建置多層次DDoS防護機制,且定期進行DDoS資安演練,即時掌握對外服務網站存活度及是否觸發高風險資安事件,如有資安事件將立即啟動應變機制,並結合金融資安資訊分享與分析中心(F-ISAC)即時接收資安通報且分享具資安價值之情資,以達資安聯防之效。

潛伏性病毒、勒索病毒 可能潛藏於金融業

蘇紫雲則示警,DDoS攻擊之外,更可怕的是「潛伏性病毒」,進入銀行體系後猶如不定時炸彈,當接到指令時便切斷銀行服務。再者還有如犯罪行動,於每個帳戶中偷1塊錢積少成多。第三為勒索病毒,第四為過去曾有外國駭客駭進銀行ATM提款等,都是金融業面臨的威脅。且以上倘由國家力量支持就相當於準戰爭行動,平常不會動,當決定採取金融攻擊時一次爆發,金融秩序一旦崩毀,社會秩序立刻混亂,影響百工百業。

至於中共可能發動金融戰的時機,蘇紫雲研判會配合封鎖或武力衝突時啟動,因為潛伏在相關金融業的病毒使用一次就沒用了,而台灣的資安防禦其實算資優生,但仍有必要深化核心資料保全機制,如核心資料檔案、資料庫加密與分持,異地或雲端備份等機制。

金融研訓院與華府智庫防衛民主基金會(FDD)研究發現,中國最可能採用的攻擊模式當中,在市場攻擊方面有三:貿易操作、操縱市場信心、限制台商與銀行使用中國金融交易系統。至於網路攻擊則有破壞金融系統、攻擊能源基礎設施、切斷台灣對外海底電纜。建議因應方式為:能源分散化、境外雲端備份或備援,以及提高網路基礎設施之韌性,如海纜的修護能力、資料中心與低軌衛星等。

建立備援網路通訊系統與境外金融備援系統

蘇紫雲建議金融業,加強核心業務系統異地備援等資安演練之外,尤其留意資安的核心是「人安」,提到資安常會陷入技術問題,但往往資安碉堡是被內部攻破,有如「人肉木馬屠城」。除了規範操作資訊系統規則和紀律,須針對人員安全查核,不止於良民證,還要檢視以往實際工作紀錄、財務狀況等,免得最後成為內鬼。技術方面,定時和資安公司合作,以紅藍軍演練、入侵與攻擊模擬等檢測漏洞。

他也提醒金融戰最原始卻最有效的方式為「斷電」,故金融機構韌性一定要從基本功做起,有如金融業「刺刀戰」,當所有數位工具都失效後,只能依賴最原始的手動作業,正是基本功。 

蘇紫雲認為,另可辦理國家級資安演習,由主管機關與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或數發部資安署等合作,演練並檢核金融業軟硬體及數據連線安全。再者是國際合作,例如跟美國等友好國家舉辦金融數位演習,這涉及國際情報合作。

而FDD亦提到,敵人可操作「人造黑天鵝」,設計誘發金融危機。金融戰攻擊模式大致可分三大類:網路攻擊、市場攻擊與實體攻擊。網路攻擊的目的有中斷金融業的服務、竄改破壞資料、進行勒索或盜轉金錢。還有一種靜靜的潛伏開後門,先是進行間諜監測,並等待全面攻擊號角響起再進行破壞。

第五空間的戰爭不可不防

市場攻擊則是透過惡意交易手段,造成股匯市價格不正常動盪、資金外流,或是銀行擠兌風波。實體攻擊是破壞金融實體服務據點,當然也包括提供現代金融服務所需的電力與通訊網路,一旦這些關鍵基礎設施被破壞,金融服務也將被迫中止。這些攻擊極可能同時發動,以增加相乘效果。與傳統戰不同的是,金融戰可以光速進行遠距離攻擊,或是在「第五度空間」進行。

2007年俄羅斯首次對愛沙尼亞發動大規模網路攻擊,接著2008年入侵喬治亞便利用網路攻擊搭配認知作戰,嚐到不少甜頭,因此在2022年入侵烏克蘭時也重施故技。由於金融服務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因此俄羅斯在開戰前便企圖破壞烏克蘭的金融秩序。結果這次俄羅斯發動的金融戰成效不如預期,因為戰前烏克蘭進行相關金融備戰工作,提高了烏克蘭的金融韌性。2023年「中央銀行獎」(Central Banking Awards 2023)的年度最佳央行獎頒給烏克蘭央行,以表彰其在俄羅斯入侵期間對烏克蘭金融穩定的貢獻。

從國家層面觀之,勢必要建立更完善的國家級網路防禦體制來應對「第五空間的戰爭」攻擊。日本總務省最早將自2025年開始為新一代加密技術「量子加密通信」實用化提供支援。推動開發可實現遠距離且高速通信的技術。量子加密通信技術的原理是以加密方式發送機密數據,並把用於解密的「密鑰」載入到光子(一種量子)上,通過光纖進行傳輸。如果有人試圖竊取密鑰資訊,光子的狀態就會發生變化,因此理論上是不可能被破解的。這技術的突破對用於金融等保密性要求較高的領域通訊將是關鍵。(本文作者為現任記者,深度觀察國際政經情勢與金融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