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歷代精選
2024年10月
調適平台助留財、引資成關鍵
專訪證券期貨組召集人李志宏
隨著金融監理調適需求劇增,在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帶領下,推出以學者主導的金融行動創新監理調適平台,旨在整合學界、產業界與監理機構的力量,共同面對全球金融趨勢的挑戰。
證券期貨組召集人由政大商學院財務管理系教授暨投資人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宏擔任,他點出小組成員得依金融市場趨勢及國際潮流、金融法規之執行情況、金融服務數位化轉型、潛在金融風險因素或金融安全等相關議題,主動提出建議事項,期盼能夠對政策的推動、市場與產業的發展、國際的競爭優勢等提出有助益的建議。尤其此次政府推動亞太資產管理中心,希望達到留財、引資的目的,以吸引更多國際資金,促進產業價值鏈的正循環,有利台灣經濟發展與基礎的建設,法規調適平台將有許多可發揮助益的空間。
在此次證券期貨組工作小組會議中,提案數量相當踴躍,學者專家與產業公會各提5項提案,涵蓋了證券、期貨以及投信投顧等多個領域的議題,諸如有關促使權證市場更加健全發展、規定內線交易行為人之交易因果關係及安全港條款、基金成分標的權重上限、國際永續揭露準則認可、提供境外客戶開戶、交易等便捷配套服務、期貨商調整後淨資本額計算內容、私募基金應募人/投資人數目、種子基金(Seed Fund)來源,及占單一基金比重限制等等議題。
工作小組會議在產官學的三方深入討論,其中有明確具體可行的方案,且會議中達成共識者,決議提出建議。李志宏也在會中建議,若需進一步釐清或研擬更具體可行的建議,將研議後再提案。李志宏表示,儘管會議時間相對緊湊,但這次討論為後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未來相關法規的調整將有助於提升台灣市場的競爭力與國際接軌。
李志宏認為,調適平台的核心價值在於即時回應金融市場需求的能力。該平台每2個月開會一次,能夠快速應對國際趨勢和國內金融市場的變化。這種靈活性將使台灣能夠在保持市場穩定的同時,適應快速變化的金融環境。
特別是在推動台灣成為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上,這個平台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此次政府推動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的過程,施展即時性調適的功能,廣納各界建言,發揮市場溫度計的效果。李志宏指出,吸引國際資金進入台灣需要具備完善的交易機制、低成本且高效的運作環境,還有專業金融人才的匯聚。他認為,該平台可以有助於即時反應調整相關法規,使台灣金融市場更具競爭力,從而吸引國際投資者。
產學合作 學術界支持接地氣
李志宏強調,學界須保持與產業的密切聯繫。「專家學者需要接地氣」,他指出,這次工作小組中,許多學者都擁有豐富的產業經驗,能夠在理論與實務間取得平衡。產學合作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夠提供理論支持,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定,確保法規的學術性與實用性。
跨部會協調 增加監管有效性
在監理調適過程中,李志宏認為,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處理涉及跨部會的複雜議題。
對於這類涉及修法的重大議題,李志宏認為,平台能夠在監管機構的權限範圍內,先行討論並快速解決問題;而對於需要更深入研究或跨部會協調的議題,則應進行更全面的評估與討論,以減少決策延誤並確保監管措施的有效性。
留財、引資 促經濟發展
透過平台的各方對話,李志宏對於台灣成為資產管理中心充滿期待。他不斷強調,吸引國際投資者的關鍵在於提供高效、低成本的交易環境,以及具備豐富經驗的專業金融人才。他進一步指出,台灣必須建立完善的金融生態系統,確保國際與國內的投資者都能從中獲益,留財、引資同時促進本土經濟發展。
透過這個平台,李志宏希望能夠加速推動相關法規的調整,從而吸引更多國際資金,並使這些資金投入到能夠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產業鏈中,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李志宏的見解充分顯示金融行動創新監理調適平台的潛力,不僅在於修訂法規,更在於它是一個產官學多方協作的平台,能夠即時解決金融市場的現實問題,促進台灣金融業的永續發展。本次工作小組會議僅是個開端,但它已經為未來的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台灣正朝著靈活、包容且具競爭力的監理環境邁進,亦有助台灣經濟的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