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正成長0.6%(較7月上升0.4%),看似好轉,但這主要是食品價格在漲,其中食品上升2.8%,非食品只有微升0.2%;而不含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略增0.3%,顯示消費活動依然疲軟。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當月則較去年同期下降1.8%,是連續23個月下跌。這樣的價格走勢與目前高得離譜的無風險利率水準完全無法比擬,中國理論上該大幅降息,人民銀行應該盡快將7天逆回購利率降到至少與CPI相符的水準,畢竟當逆回購利率過高時,資金流入銀行,導致借貸和投資意願
面對貿易戰、房市低迷與外資縮手,中國上半年消費逆勢成長,第二季數據更是亮眼。這股熱潮得益於政府「以舊換新」補貼、五一連假與618購物節的強力推動;但「穩經濟」的政策措施,在8月起與美國實施對等關稅交互作用,對中國消費市場的影響有待觀察。
近年中國金融機構數量銳減,顯示一場由政府主導的金融業大整併正加速進行。這不僅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更是為化解中小銀行因經濟下滑、房地產危機引發的系統性風險。未來中國金融版圖將走向「大者恆大」。
川普加徵關稅引發股債雙殺,市場臆測中國拋售美債報復,但其拋售未必能撼動龐大且流動性高的美債市場。即便如此,中國仍持有未公開的機構債與其他美元資產,總體外匯資源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