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歷代精選
2024年8月
金融機制與有機栽種的對話
彭金隆的金融創新與開心農場
夏日燠熱難耐,還要忍受入山種田的蚊蟲叮咬,竟也因此悟出管理上的大道理?這就是接手金管會主委至今逾2個月的彭金隆!
身為農家子弟的彭金隆,自帶黝黑的健康膚色,聊起自小在新竹竹東鄉下長大,說不完的滿滿回憶,「每回放學後,首要任務不是先回家寫功課,反而是趕緊放下書包輾轉奔往農田,分擔家中勞務工作。」因此,務農對彭金隆來說,是信手拈來自如而不費力。
興許是對土地有化不開的濃厚情感,得知政大附近農會有農地開放民眾承租,須臾啟動開心農場計畫,也因小時候的務農經驗,讓他對有機種植特別有天分。彭金隆笑稱,「在種植過程中,因自己略帶技術,才有機會結識許多政大老師。」後來,政大釋出農地供師生使用,校內植栽社團讓師生參與同樂,彼此共同生產、共同分享,也因此有機會一同在政大後山將荒地開墾成良田。
特別的是,彭金隆至今堅持有一塊自己的「開心農場」,閒暇之時就化身為農夫。他提到,種植非常有趣,可以透過觀察獲悉時令的重要性,生活當下依著24個的節氣,才發現有些蔬果在某些時節成長迅速,連蟲來吃都不怕。彭金隆特別分享,尤其是這陣子的地瓜葉跟其他瓜類蔬果,根本不用特別照顧,印證了節氣正「得時」。
風險管理成功應用至農耕
談起種菜,彭金隆臉上的線條瞬間柔和許多,但他很快將話題轉向了風險管理。他指出,考慮所有事情的最大成本是時間,而農夫種植時的最大利潤通常會考慮預留空間以確保成長,這樣可以減少數量來獲取最大利益。但他堅持在有限的面積內將種植數量最大化,以防萬一生長過程中作物死亡。這樣的風險管理概念自然應用到了他的農耕中。即使所有作物都成長良好,也可以移植到其他地方繼續生長。
彭金隆認為,即使作物長不大也無所謂,因為現代家庭往往無法一次吃完太多蔬菜。例如,上週末他就收穫了10幾條茄子、4條絲瓜和大把地瓜葉。從他的談話中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與熱情。
彭金隆也觀察,不同時節有不同的害蟲,體會到物極必反的道理。例如,某種害蟲今年多,明年就不太會來。因氣候異常等挑戰也需要調整做事的方法,而作為監理官,彭金隆深信,挑戰必然來自四面八方,但只要運用彈性方法與智慧,自然迎刃而解。
在政大後山的開心農場,這段農夫經歷讓彭金隆深刻理解風險管理的意義。種菜與風險管理相似,都需要精心的計畫與靈活的應對。每種作物有其生長的最佳時機,就像金融市場的每個機會,都需要適時抓住。彭金隆分享道:「種菜時我們會根據節氣選擇作物,這樣才能讓作物生長得更快、更健康。」同樣,金融市場也需要在合適的時機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工作忙碌、田園生活來調劑
談及彭金隆上任兩個月以來太太對他的看法,是否抱怨他太忙,以及如何兼顧家庭幸福時,彭金隆坦言,接任新工作後,心情的調適是一定會有的。因為金管會的工作繁忙,家庭可分配時間必然受到排擠。但因為與太太兩人已相處多年,也自然地接受現況。彭金隆每天都會回家吃晚餐,避免可能造成利益衝突的應酬,生活非常單純。
他補充道,「完成金管會任務後將會歸建,畢竟政務官是來執行任務,主委工作是一棒接一棒,尤其金管會同仁如此優秀,他只是暫時執行主委的角色,任務圓滿達成就會離開。」
由於平日繁忙,彭金隆的開心農場也只能在週末閒暇時照顧。因此,當午後雷陣雨來臨時,他特別開心,因為天降甘霖可省去無法親自澆灌的難題。至於太太是否會來農地幫忙,他笑稱「人各有志」,太太怕蚊蟲也不能勉強。
彭金隆在金融與田園之間,找到了生活的平衡點,也在田園中發現了金融管理智慧。他用務農的經驗,為金融市場機制注入了新的理解與思考,展現了他獨特的管理哲學。
彭金隆的農耕經歷,不僅是一種消遣,更是一種對金融市場的深刻理解。種植與金融監管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在他的眼中,兩者卻有著共通的道理。每一片田地的耕作都像是一場重大管理,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精心的計畫,並且在風險出現時,能夠靈活應對。金融市場亦然,每一次的監管決策都需要對市場時機的洞察,對風險的充分評估,以及在面對挑戰時的靈活調整。
彭金隆的務農經驗賦予他對風險管理的獨特視角,在他的開心農場裡,每一株作物都代表著一場金融監理與發展,每一次的耕作都是一次運籌帷幄,而每一次的收成則象徵著金融市場的壯大。通過這種方式,他將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概念深植於務農的每一個細節中,並通過實踐,驗證這些理論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獨特的管理學問,不僅是他個人經驗的結晶,更是對金融市場風險管理與身為監理官的深刻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