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3日起,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再次引發舉世重視。事實上,除了傳統武力的軍事演習外,我們不能忽視那些不那麼顯而易見的另類攻擊方式。除了軍事威脅,台灣還必須為網路和金融攻擊的風險做好準備。因為網路和金融,已經被當成武器來使用。從烏俄戰爭看金融攻擊俄羅斯在2008年入侵喬治亞時使用了網路攻擊當開路先鋒,並嚐到許多甜頭。因此,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前,就想再如法炮製一次,並擴大了攻擊規模。例如,俄羅斯首先對烏克蘭國防部和銀行發動了網路攻擊,然後向烏克蘭人發送虛假簡訊,謠稱ATM已領不到現金。其意圖是製造銀行
潮玩Labubu從盲盒公仔躍升為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在全球爆紅,原創IP投融資也跟著引起關注。
面對貿易戰、房市低迷與外資縮手,中國上半年消費逆勢成長,第二季數據更是亮眼。這股熱潮得益於政府「以舊換新」補貼、五一連假與618購物節的強力推動;但「穩經濟」的政策措施,在8月起與美國實施對等關稅交互作用,對中國消費市場的影響有待觀察。
近年中國金融機構數量銳減,顯示一場由政府主導的金融業大整併正加速進行。這不僅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更是為化解中小銀行因經濟下滑、房地產危機引發的系統性風險。未來中國金融版圖將走向「大者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