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歷經2年的高壓緊縮信用下,降息確實對經濟及市場都有暫喘口氣的作用,避免造成景氣衰退風險,但有無升息太少引發的通膨復燃風險,遂成聯準會最後能否師出有名的觀察重點。美國自2022年3月,展開21碼的暴力升息以來,已近2年。期間,殖利率曲線倒掛伴隨烏俄戰事與矽谷銀行倒閉,加上從任性到韌性的通膨魔獸侵噬,著實引發金融市場的大幅震盪,景氣軟硬著陸的爭論更顯百家爭鳴。時至今日,節奏真來到「想和你看4月的通膨/5月就業/再一起許6月的降息/7月新頁」的寬鬆旋律嗎?r-star:尋找利率界的北極星既要「上架」降息,意味美國目
面對美國在關稅和貨品轉運的施壓,中國可能推動「亞洲服務亞洲」戰略,而企業也將從「中國+1」轉向更分散的「亞洲+1」。
全球股市看似歌舞昇平,但美中貿易衝突的本質並未改變,這無疑是一場高風險的膽小鬼賽局。眼前關稅暫緩不過是短暫的假象,深層的博弈將持續猛烈衝擊全球經濟與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巨大不確定性才正要浮現。
美國聯準會示警失業率與通膨夾擊,其他國家則擔心經濟衰退。台灣金控集團海外曝險總金額也創下歷史新高,金融業有必要再提高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