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許多角落正在誕生金融博物館,以展覽形式向公眾展示金融的歷史以及金融的未來。國家需要成立金融博物館,是因為政府要建立民眾對於金融的信任,而金融是很難看得到的機制,所以各國用博物館來呈現。正常運作的銀行體系,以信任之名,讓彼此陌生的人得以安全交易;這種根深柢固的信任,可以追溯到人類最原始的交易行為,物質交易豐富了食衣住行的品質,也構成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社會環境,而交易的穩定及維持,有賴信任關係,信任體系至少需要3個要素:交易工具、交易紀錄和交易權威。傳統交易工具與信用體系面臨瓦解經過幾千年的演化,人類的「交易工具」
台灣金融業規模偏小、同質性是老問題。財經學者呼籲,應統一合意與非合意併購之規範,減少政策落差,特別是以現金或股票收購原則應一致。
公股銀行雖具龐大資產與低廉資金優勢,但在民營銀行積極攻城略地之下,市占率持續流失,亟需秣馬厲兵以對。
美國金融併購主旋律不再只是大者更大,近年銀行交易量最大的反而是整併金融科技公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中小型銀行為求生存進行合併,甚至信合社能挾稅負和監理優勢併購小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