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化被動為主動,國內金融機構無不卯足全力,不論公股還是民營均積極圈粉、揪團搶商機,甚至主動出擊去培養網紅,善用社群擴散影響力,緊抓粉絲經濟,擴大與年輕世代的交流。金融機構善用社群擴散、利潤共享的模式,透過粉絲經濟擴大與年輕世代的溝通與交流,以原有粉絲的信任經濟為基石,深化金融服務的內涵。換句話說,不只可以擴大金融服務的對象,讓信任與技術互為表裡,更能滿足當初推動普惠金融的初心,讓廣大的消費者享受金融之便。第一銀行 善用網紅經濟 強化數位通路黏著根據第一銀行前線的觀察,過往銀行推出的基金、理財商品單筆投資金額,動輒
國內金控布局雲端、人才與內部平台,打造內部AI軍團,從聊天機器人、房貸估價到醫療判讀,全面加速搶進金融戰場,力拚效率轉型與獲利極限。
台灣金融業運用AI程度仍屬初期階段,金管會鼓勵兼顧創新與風險,一方面善用AI技術的優勢,追求創新與效益;另一方面妥善控管潛在風險,打造可信賴的數位金融環境。
電子遊戲產業的消費群早已從青少年轉向青壯年的經濟中堅,全球主力玩家近40億人口,也令人關注遊戲產業驅動的龐大訂閱、IAP金流與數位金融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