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國房地產爆雷、地方財政困難與嚴重的青年失業等問題影響,中國經濟消費、投資與出口這三駕馬車逐漸熄火,讓國際資本對中國的信心出現鬆動,加上對人身安全的疑慮,資金與人才紛紛從中國「潤」出,這樣的病症也使與中國經濟綑綁緊密的香港落入泥淖中。從90年代起中國大力實踐改革開放,香港市場開始加入紅色資本企業,其後金融市場對於日益蓬勃的中國商機關注有增無減,恒生指數在1992年8月4日將中信泰富(現稱中信股份,當年的母公司中信國際係由有名的紅色資本家、前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宣告改革開放的隔年創辦,乃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重要對
台灣金融業規模偏小、同質性是老問題。財經學者呼籲,應統一合意與非合意併購之規範,減少政策落差,特別是以現金或股票收購原則應一致。
公股銀行雖具龐大資產與低廉資金優勢,但在民營銀行積極攻城略地之下,市占率持續流失,亟需秣馬厲兵以對。
美國金融併購主旋律不再只是大者更大,近年銀行交易量最大的反而是整併金融科技公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中小型銀行為求生存進行合併,甚至信合社能挾稅負和監理優勢併購小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