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2023年12月

培力婦女、新住民理財 建構財務幸福

金研院攜手社福機構
採訪、撰文:蔡佩蓉

金研院攜手社福機構培力婦女自我建構財務幸福,除透過量身訂製的金融知識與技能課程,並在課後持續關懷陪伴,衡量學員金融知識、態度和行為改變,進一步提供相關規劃建議或協助轉譯知識內容。

屯區,是吸納最多新住民的台中行政區,這天是艷陽高照的好天氣,離開越南來台灣居住已逾10年的阮氏(化名)前往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停好摩托車,卸去層層的防曬衣,高溫仍將她的雙頰染出微紅。她欣喜地奔赴位於3樓的教室,這裡有她一段時間不見的共學姊妹們,從今年7月起,大家在這裡歷經過去未曾了解的財務生活課題,而後在財務教練的陪伴下,面對各自的家庭財務檢視,這天是她展現努力成果的一刻。

努力工作什麼都學過 卻沒學過理財

輪到她分享的時間,阮氏顯得非常靦腆,還脹紅著臉說:「我從來沒有在這麼多人的場合說話,很容易臉紅,而且口語表達不是很流利,所以只能慢慢地講。」在現場有共學的婦女皆給予掌聲支持她,阮氏說,自己嫁來台灣好多年了,在幾年前,先生因為工作意外過世,她頓時失去了生活支柱,並且必須獨立扶養4個小孩。從年輕打拚至今,努力工作什麼都學過,卻從來沒有學過怎麼理財。

為了生活,阮氏對每一分錢都仔細紀錄,然而從未進一步想過規劃現金流,包括如何盤點自身的經濟能力、可用的資源,以及家庭在不同階段需要多少儲蓄,同時因為不夠認識金融,更無法在需要的時候善用金融工具。即便有工作,她依舊覺得經濟安全很遙遠,直到有機會獲得金融教育的支持,有了更開闊的思維,教練告訴她,這就是金融賦權。

在財務教練協助試算下,她制定每月存下5,000元的目標,所幸子女都陸續經濟自立,大力支持她提前為退休做準備。這段期間她練習延遲現在的花費,將這筆錢投入對未來的準備,並且盤點適量的風險保障規劃,這樣的目標讓她感到相當踏實。但努力過程中,卻發生一段小插曲,就是阮氏因過去長期過度勞動,膝關節有磨損的跡象,不得不暫停工作,沒有收入、儲蓄不足,再度讓她感到焦慮,也束手無策。

重新思考工作意義 轉念分享人生體驗

但沒料想到,自己在兒子學校擔任園藝志工,手藝受到學校老師青睞,盼邀請她到學校開班教學。但由於中文並非阮氏的母語,即便來台多年,口語表達仍令她沒信心,一開始她認為自己無法勝任這樣的工作。當教練聽聞她的自述,便引用在課堂中所討論,鼓勵她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若能將自己喜愛甚至是擅長的事情分享給他人,這份工作的意義絕對超越賺取收入,一方面也因為隨著年紀增長,生理條件限制了勞動力,多元的工作發展,得以減緩勞動對阮氏的負擔。

阮氏最後分享,「我還是沒有把握可以做好(教園藝的工作),但是教練鼓勵我說,先試了,如果真的覺得很有壓力再放棄,當作是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像阮氏這樣敬業為家庭付出的婦女數以千計,因為缺乏對基本金融概念的理解,容易在風險事件發生時,生活陷入困頓,甚至擺脫不了一生的貧窮。

金研院自2020年起,與社福機構攜手培力婦女自我建構財務幸福,截至目前有介惠基金會、弘道基金會及善牧基金會等社福機構的加入,除透過量身訂製的金融知識與技能課程,並在課後持續關懷陪伴,衡量婦女們的金融知識、態度和行為改變,進一步提供相關規劃建議或協助轉譯知識內容。

總計幫助160位婦女,整體存款增加新台幣1,142萬元,整體債務減少534萬元,合計累積財富約1,676萬元。這樣的社會影響力仍持續在發酵,我們邀請有志者一同加入,讓社會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