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如人生無法重來,建立好的成長引擎除了具備自身投資及風管核心團隊,更重要的是找到適當的全球金融夥伴,了解國際不同的市場生態圈和共同投資管道,以避免重蹈前人覆轍。風險管理,如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最近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不是去猜測未來,而是準備好應付各種情境,如聯準會將政策利率升到7%至8%或再次降到2%。現在,讓我們將時鐘倒轉快一世紀、回到1929年至1933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股票市場從頂點一路下跌近85%、實質GDP掉落36.2%、失業率最高來到25%、消費者物價通縮25%、批發物價指數下降32%
美國聯準會示警失業率與通膨夾擊,其他國家則擔心經濟衰退。台灣金控集團海外曝險總金額也創下歷史新高,金融業有必要再提高危機意識。
私募基金正逐步取代傳統資本市場,成為全球長期資金運作的核心平台。美國穩居全球最大私募市場地位,吸納亞洲資金積極參與。
雖大型金融併購案停滯,但中小型銀行及財富管理領域的併購活動反而呈現活躍復甦態勢。小型銀行併購為求生存,財富管理領域則受惠於龐大的財富轉移潮和穩定的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