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歷代精選 2023年12月

財富管理篇》永續金融、數位科技 雙引擎加速推升

改變金融產業傳統模式
整理:陳雅莉

各種創新金融科技應用日漸成熟,不但提升傳統金融機構的商品內容、服務方式,也改變資本市場與金融產業的發展模式,但金融科技亦加速提升監管端與被監管端的資安意識,合規必然是金融產業與主管機關未來將持續共同面臨的挑戰。

各種創新金融科技(FinTech)應用日漸成熟下,不但提升傳統金融機構的商品內容、服務方式,也改變資本市場與金融產業的發展模式,如行動銀行、行動支付、虛擬貨幣、加密資產、永續商品等紛紛問世,更對客戶的資產管理及投資行為產生重大影響。除此以外,金融科技亦加速提升監管端與被監管端的資安意識,合規必然是金融產業與主管機關未來將持續共同面臨的挑戰。

AI助攻 重塑投資行為樣貌

「金融科技原先指的是用數位科技方法,提升金融服務品質。」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謝明華解釋,國內一開始由科技業者先投入,導入人工智慧、區塊鏈及雲端應用,後來刺激傳統金融機構將數位工具運用在營運效率及創新服務品質提升上,於是帶動金融業者一波數位轉型,尤其是各大金控集團大力投入AI發展上。

2022年11月,「ChatGPT」橫空出世,使用AI工具來協助金融業財富管理部門成為趨勢。根據研調機構Gartner預估,2025年有將近8成的投資決策會使用到AI技術。

「這對銀行業財富管理業務來說是創新,也是挑戰,是否表示未來不再需要專業人員替客戶做財富管理、投資分析,而交由AI來就可以?」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訓練發展中心副所長柯榮哲反問。

事實上,FinTech發展至今,確實對資產管理帶來多元且正面的影響,為投資者提供更多財富管理的選擇和工具,並有助於實現財富增長的目標。

「首先,是AI技術可幫助金融業者蒐集大量數據、市場趨勢,了解客戶行為,進而提供精準投資建議。」謝明華表示,所謂投資科學(Investment Science),即是利用量化數據資料分析,提供客製化且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使投資行為變成理性的科學行為,而非藝術行為。

其次是AI助攻下,投資門檻大幅降低,投資理財不再只是富人專利。尤其是自動化財富管理平台及投資顧問機器人(Robo-adviser)近來在財富管理業務的運用逐漸增加,有助於實現普惠金融。

謝明華指出,透過投資顧問機器人提供初階理財建議,金融小白只要100元即可開戶投資,「除了賦權投資者,讓客戶有更高的主導性外,利用AI程式自動服務客戶,還有降低顧問成本、減少理專佣金考量等好處。」

柯榮哲表示,過去財富管理的目標客群主要是高收入族群,導入AI技術後可以開發出非高收入族群的實際需求,客群範圍將會變得更廣。而AI導入財富管理後要更能改善投資績效、降低投資風險,同時有效滿足客戶需求,量身訂作財務規劃,這才是最至關重要的。

另類資產 投資組合新工具

全球超大型金融機構,正紛紛投入金融科技領域,如財富與資產管理、支付等,以及元宇宙、區塊鏈、Web3.0等數位科技的加值應用探索。在非金融機構方面,Apple、Google、Meta、Amazon、Alibaba等大型科技公司亦加入金融服務大戰,投入包括支付、信貸、加密貨幣等領域研究。而年輕世代對於新興投資標的,諸如加密資產的關注提升等,皆對傳統財富管理產業帶來巨大變革。

謝明華表示,加密貨幣是目前最常見的數位資產,這只是另類資產中的一環。包括Web3.0、加密資產(Crypto Assets)、碳交易等,亦屬於另類資產。

「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中,應包含另類資產。」他觀察指出,全球大型退休金投資基金、基礎建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專業機構投資人、壽險公司等,在投資組合分配上,另類資產的投資占比約20%,且逐年增長中。

柯榮哲說,全球生成式AI新創業所籌集的資金熱潮,從過去的創投資金到資本市場籌資獲得很好的成績,募資規模及吸金能力驚人。他看好AI將逐漸深入各產業的應用,創造出龐大商機,未來相關投資標的將成為資本市場投資關注的熱門重點,台灣的AI新創更有足夠實力獲得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同及注資。然而,未來在技術創新及應用端轉化為實際獲利的能力,將是AI新創業能否持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的重要關鍵。

綠色+永續 熱門投資風潮

隨著永續發展議題蔚為風潮,ESG投資越來越熱門,許多金融機構紛紛推出與「綠色」或「永續」相關的金融商品。

歐盟於2021年3月開始實施「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為目前全球唯一透過統一標準來揭露和審視金融商品ESG落實程度的規範。在SFDR規範下,ESG的基金被區分為第6條、第8條、第9條類別之基金。

首先是符合SFDR第6條的基金,被投資的企業或公司,需符合永續發展原則。此為ESG投資的第一步,只要有納入ESG即可,對ESG要求的程度較低。SFDR第8條的基金,要求被投資的公司發展策略及目標,必須要以ESG為核心。符合SFDR第9條的基金要求更高,其投資標的必須對ESG推動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永續金融與金融科技,是資產管理業者更應著墨的領域。」同時身兼永續金融與影響力投資學院執行長謝明華肯定地說,永續金融與金融科技可相輔相成,成為資產管理業者未來營運發展及財富管理商品設計的雙引擎。

他進一步指出,SDFR的目的在於剔除漂綠(Greenwashing)金融商品,其投資標的必須是重視ESG的好企業,「想成為此類企業,必須先有數位轉型,再透過AI工具,計算並提供量化數據,證明碳排減少,落實永續發展,才可能獲得金融機構的青睞,納為投資標的。」

嵌入式金融 建立新商業模式

新興技術ABCD(AI、API、Blockchain、Cloud、Data)等成熟落地,創造許多新的商業模式。例如,投資顧問機器人或智能理財,高度仰賴AI及Data技術的價值;區塊鏈具透明開放、去中心化及不可竄改等特性,帶動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投資市場;API技術與雲端訂閱模式,讓小型投資工具新創崛起,降低投資門檻;資料預測技術,則豐富演算法交易的能力等。

謝明華表示,在金融科技浪潮來襲下,銀行過去的通路及營運模式,可能不再適用。金融機構必須透過金融科技進行數位轉型,優化現有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及服務品質後,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打造金融生態圈。

「嵌入式金融(Embedded Finance)對金融機構未來建立完整的客戶資料庫,將扮演重要角色。」謝明華說明,所謂嵌入式金融,指將金融服務與非金融產品或服務整合在一起,提供更便捷和個性化的金融體驗。

以往,單一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發現對客戶的消費或投資行為不夠了解,無法建立完整的客戶輪廓。如今,在各種金融科技加持下,各大金控集團均致力發展場景金融或金融生態圈,先從支付業者或金控子公司開始串接合作,期望能建立完整的客戶資料庫,進而提供更精準的投資商品或服務。

柯榮哲分析指出,財富管理業務之所以經營難度極高,在於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以及需求的變化。每個客戶在面臨創業、置產、退休、繼承等人生重大轉折時的情況及想法都不同。因此,人性的溝通、對客戶的深入了解、與客戶建立深厚的信賴關係,非目前AI的萬能神功所能做到。而AI技術在財富管理領域中的輔助角色應被清楚定位、精準出擊,才能成為銀行業最鍍金的業務。

監理科技法規 應與時俱進

金融科技帶來新產品(如加密資產)、新服務業者(如新創業者),以及新投資者(如Z世代、橘世代),「因應新的財富管理商品與服務出現,首要挑戰便是合規監管必須跟得上。」謝明華直言,隨著外部環境變化,監理機關應制定合乎時宜的法規,並與時俱進,才能確保投資者的資產得到適當保護。

謝明華同時擔任台灣亞太監理科技協會理事長,根據他的觀察,在開放銀行倡議與數位科技加持下,銀行與科技公司間的界線將越來越模糊,加上各產業加速邁向數位化與智慧化發展,使得數位世界中,安全性與隱私等新型態風險亦隨之增加。此外,金融業者應有正確認知,並非採用新科技後,即可直接解決問題,還要經過實驗階段,而試驗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

科技賦能金融服務的多元化發展,正加速重塑監管端與被監管端的安全意識,不再侷限於被動式的監管與合規。展望未來,監管端與被監管端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精準定位監理與法遵發展規劃,推動監理與法遵發展思維的轉變,由「碎片化、事後化」轉型為「整體化、事前化」的風險預警形式,將攸關數位經濟的永續發展,亦是政府與產業應當深思熟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