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的緊張或和緩,主要是取決於中國挑戰美國霸權的心態。中國越急著挑戰美國,兩岸關係就越緊張。由於取決於太多非台灣可決定的因素,我們能做的就是增強自身的韌性,特別是處於地緣政治最前線的金融業。現在對於戰爭的概念,早已超過純軍事的對抗,而進入「總體戰」的時代。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攻擊,除了傳統的軍事行動外,也可以透過外交、情報與經濟金融等手段來達成。特別是當代金融高度發展之後,其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因此,把金融武器化(Weaponization of Finance),藉由發動金融戰(Financial Warf
近年中國金融機構數量銳減,顯示一場由政府主導的金融業大整併正加速進行。這不僅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更是為化解中小銀行因經濟下滑、房地產危機引發的系統性風險。未來中國金融版圖將走向「大者恆大」。
川普加徵關稅引發股債雙殺,市場臆測中國拋售美債報復,但其拋售未必能撼動龐大且流動性高的美債市場。即便如此,中國仍持有未公開的機構債與其他美元資產,總體外匯資源不容小覷。
面對川式挑釁,中國高調宣戰,以勞動問題為核心,試圖改善惡性加班等現象。外界猜測是否為迎合歐盟的勞動法規,但實質上,是中國為緩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的社會維穩需求,並藉機尋求與歐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