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2023年10月
從原民的聲音聽見山間的嘆息
金研院金融教案
一陣推辭,一旁的金融輔導員接下了阿姨遞過來的紅白塑膠袋,袋中有2個還沾著泥土的碩大地瓜,我們邊跟阿姨致謝、道別,邊走向等候的計程車,這時阿姨輕輕嘆了一口氣說:「真的謝謝你們今天來,如果……你們能早一點來就好了……」—2023/8/24大同鄉•崙埤部落
頂著細雨和月色在崙埤教會的階梯上,阿姨告訴我們,在我們來的這天,下午她去了山下的宜蘭看守所探視她兒子,傍晚,在活動開始前,阿姨剛帶著她的媳婦到派出所做完筆錄……細問下才知道,「阿姨的兒子因為妻子懷孕了,預期自己在農場打零工的收入將無法支應日後的開支,所以急著找新工作。而求職的過程中,他在網路社群看到詐騙集團投放的「高價收購、租借閒置銀行帳戶及金融卡」訊息。
他在金錢的誘惑下,未及細想就將自己閒置的郵局和3家銀行的存摺、金融卡以新台幣24萬元的價格售出,成了詐騙集團人頭帳戶,隨後又在詐騙集團的遊說下當起了車手。
不到2個月,在詐騙受害人的通報與警方追查下,阿姨的兒子被逮捕了,而詐騙集團的首腦及其他成員卻逍遙法外,阿姨的兒子一個人因著「人頭帳戶」、「車手」的犯行而身陷囹圄。
但磨難卻不僅於此,詐騙集團在這時聯繫上了阿姨的媳婦,偽稱是警察、檢調人員威嚇阿姨的媳婦疑為共犯,要求她交出身分證、存摺、金融卡配合調查。阿姨的媳婦基於恐懼及害怕自己不配合的話,可能對丈夫的案件判決不利,便聽從詐騙集團的指示,交出了自己的身分證、存摺、金融卡。
幾個禮拜後,阿姨媳婦的帳戶被列為警示帳戶,接著就是到派出所說明並製作筆錄。
在下山的計程車上,看著窗外飛馳後退的林木,腦海一直響起阿姨那句:「……如果……你們能早一點來就好了……」阿姨應該是這麼想的吧,如果我們能早一點來、如果她的兒子與媳婦能聽到今晚我們的宣導內容,或許他們一家就不至於陷入現在的景況。
貼近需求 扭轉逆境
在原鄉部落,這樣的案例並非個案,這一年間(截至8月底)金研院與原住民委員會攜手在全省各原鄉部落針對原住民朋友辦理的金融詐騙防範宣導活動,足跡已遍及16縣市的原民部落,在與當地原住民朋友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早前新聞大肆報導的「柬埔寨工作詐騙」外,還有諸多如人頭帳戶、假檢警、假投資、交友等詐騙類型,因而受害的案例更是層出不窮!
依據金研院《2020金融生活調查》顯示,因生活型態、婚姻關係及居住區域性因素,我國原民金融風險抵抗力評分統計低於全國平均值,為財務脆弱族群之一。本已常因意外重大支出、財務錯誤決策,以致對家庭財務產生衝擊,甚至落入貧窮泥淖;近年來,更要面對手法不斷翻新的各式詐騙,一旦受害,對原住民朋友來說,不啻為雪上加霜。
因此,為讓金融知識教育能穿越地域、語言等隔閡有效傳遞,金研院自2020年起歷經多次試驗,建構一套切合原民生活型態、更實用、更創新、更普惠的識詐宣導模式。
透過由原住民領袖、部落教會牧師等,所組成的諮詢顧問團一同參與教案優化,務求教案內容能切合部落社會結構、風土民情及原民識詐需求,並建構以教會為樞紐的教育策略,讓族人在覺得放鬆的學習情境(場所)自然而然討論彼此的金融問題。
雙向互動 情境體驗
將教學宣導手法一反過往坊間常見的單向制式宣講形式,在教學現場由講師透過教具以「真人實境」(互動看板)及「數位場景」(情境影音),還原各種詐騙場景與畫面,營造脈絡式學習,現場引導並鍛鍊族人識詐警覺性與思考應對能力。
信仰加持 社區聯防
透過與部落信仰、集會中心(教會、文健站)合作,除可於活動前掌握活動受眾別;於活動後也可透過教會、文健站回饋、持續關懷部落社區的防詐動態,獎勵突破情境詐騙族人,並鼓勵族人協助部落社區更多族人,讓宣導內容能發揮長尾效益,並強化知識傳播的互助聯防系統。
原鄉種子 傳播普惠
以多層次教育宣導為核心策略,先由講師引導族人了解詐騙手法與演練預防,再進一步由牧師/原鄉種子扮演關鍵角色,擴大識詐影響力,將之滲透至部落社區每個家庭,構築部落安全網,讓族人遠離詐騙威脅。
金融知識教育是一段漫長的道路,而原鄉部落的金融知識教育更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同理心和文化敏感性,在尊重原民文化差異和經濟處境的基礎上,耐心設計符合族人價值的金融課程及教育方式。即便,金研院在2022年至2023年8月底止,已在全國55個原鄉及30個原民移動人口多的鄉鎮市區,總計辦理了184場宣導活動,但目前經原住民委員會核定的原住民部落數卻是高達736個,供給與需求仍有一段不小差距。
今年金管會舉辦金融教育優良案件甄選活動,金研院「強化原鄉識詐抵抗力計畫」獲獎,金研院不自滿,並期待有更多金融同業、教育先進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深耕原鄉金融知識教育,讓金融知識的種子在每個原鄉乃至每一位族人的心中生根、發芽,讓山間的笑語驅散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