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歷代精選
2023年10月
農會篇》三峽區農會&蘆洲區農會
金融引路、關懷滿分 開創永續新願景
農會作為農村基層金融機構,在農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是連結在地和金融服務的橋梁,致力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援,從貸款、儲蓄到投資,要用金融引路,提高營農保障,打造安定的從農環境,永續台灣農業發展。
在欠缺金融服務的鄉鎮地區,各地農漁會信用部不但適時填補了農漁民的金融需求,還能夠就近投入在地角落的社會關懷工作,為實踐永續目標做出具體貢獻。也因此,農漁會作為農村基層金融機構,一直以來在農漁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身為農村基層金融的代表,農漁會是連結在地人民和金融服務的橋梁,致力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援,從農業貸款到儲蓄、貸款到投資等,甚至農漁產品後續的產銷到端上消費者餐桌,農漁會始終與農漁民站在同一陣線,在地生根、服務眾人,讓農漁民得以從容應對各種經濟挑戰和機會。

三峽區農會 走過雙甲子 襄助代代「青農從農」
談起已有123年悠久歷史的三峽區農會,身為大家長的總幹事張永巨雙眼就發亮,歷經雙甲子,一路走來相當不易,尤其農會作為農村基層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農業支持等方面,一方面需維護良好的營運績效,一方面又要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的熱絡發展,實屬難得。
張永巨說,農會存在的價值就是農民,而農會與農民更是密不可分,對農民及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會除了協助訂定目標、研擬計畫,進而向上增取補助外,其實能得到在地農會經費的挹注,才是最直接最有幫助。因此,農會亦步亦趨不敢鬆懈,目前積極尋找專業顧問,進行金融結構診斷,除了開源更要節流,包含會員調整、強化放款績效到信用結構的診斷等等,唯有創造經濟效益才有辦法幫忙農友,繁榮農村經濟。畢竟,農會不同於一般企業只追求利益,更大目標是服務社會、回饋鄉里,因此,農會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優先目標,經過時代遷移變化,現在更要替消費者食安做嚴格把關。
高度信任 支持當地經濟不遺餘力
新北市三峽區農會信用部截至2023年8月底的財務報告,呈現穩健的財務狀況。信用部存款額高達新台幣151億元,不只顯示在客戶存款吸引方面具有卓越能力,更代表當地社區和客戶對農會信用部的信任程度相當高。其次,該信用部放款額99億元,足見對當地經濟的積極支持。不僅如此,逾放比率僅1.44%,顯示貸款風險管理的卓越表現。三峽區農會信用部有效地控制不良債務風險,同時確保客戶放款穩定性。從淨值達8.1億元,到資本適足率為11.424%,顯示農會有足夠的資本儲備應對可能的風險,同時也有能力擴大業務和支援當地社區的需求。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49.04%,有足夠的備抵資金為可能的信貸損失超前部署。放款覆蓋率為2.15%,確保其貸款組合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
種種數據顯示,三峽區農會信用部的財務狀況穩健卓越,從存款吸引、放款支持、風險管理到資本適足方面表現出色。這些強勁的財務基礎,有助農會信用部繼續為當地社區提供穩定的金融支持和服務,並為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後盾。
張永巨說,身為農村基層金融的代表,扮演著連結農民和金融服務的橋梁。致力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援,從農業貸款到儲蓄,再到投資等,讓農民能夠應對各種經濟挑戰和機會。當地農業金融的創新與努力同樣持續進行中,2018年加入資訊共用系統提供通提通存、黃金存摺、行動網銀、行動支付及跨會通提等功能,提供客戶方便性兼具現代化數位金融,存款達150億元,客戶數達4萬多戶。
在放款方面,為照顧農會會員,給予優惠利率會員數1,065戶、金額近50億元、占比近49%,非會員數874戶、金額48億元、占比47%,以深耕金融創造在地福祉為優先,並積極推廣政策性專案農貸,提供「青農從農」技術指導外,低利貸款減輕其經濟壓力,確保青農安心創業。張永巨回顧自上任至今,成長74.6%,貸款總額超過100億元,更是北區名列前茅的模範生。
經營幼兒園 金融素養從小扎根
走過雙甲子的三峽區農會還經營幼兒園,對於金融素養從小扎根更是不落人後,提供幼兒園客製化優惠存款,結合在地學校提供學生專案存款,教師優惠存放款,發展社區定期理財講座多元學習,優化儲蓄設置理專人員供諮詢,透過客戶教育與服務,幫助農民跟在地人民,更了解金融商品的價值與風險。
為了與其他農會走出差異化,張永巨煞費苦心,帶領農會團隊不只走出企業品牌化,更搭配行銷合作化,還與各農會攜手合作共創多贏局面,同時作業流程數位化,採一零二低:「零挑貨」、「低接觸」、「低貨幣」的營運模組,不只提供多樣化產品給消費者,更打造高品質的食安生活。
農業創生不遺餘力 落實食農教育
面對許多企業開始響應綠色責任及永續發展目標,民眾更重視健康樂活的觀念,尤其三峽區農會在農業創生方面更是不遺餘力,輔導農友於竹林下種植大菁,製成三峽藍染原料,並設立新北青農聯誼會三峽分會,凝聚三峽地區青農力量。如何在農業發展間除了致力提高產量產值,同時兼顧ESG的永續思維與願景?張永巨認為,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等環境問題的加劇,農會有感農友從事農作,本是與氣候的影響息息相關,所以才有看天吃飯的無奈說法,如今迫切的作法是要減緩地球暖化,在農業上當然要從如何改善對大地的友善耕作做起。
因此,三峽區農會在2011年即成立「新北市第一個有機綠竹筍產銷班」,有機農業是一種能維護土壤、生態系統,遵從生態、生物等與自然循環的農作方式,雖然從慣行農法改為有機農業,對農友來說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因為在轉型期頭幾年的收成是短少的,所以農會在這方面盡力給予肥料補助,並輔導傳授新的田間作業技能,經過10幾年來的努力,漸漸看見豐碩成果。享譽各界的三峽梨仔筍每年參與各項評鑑比賽屢獲佳績,2022年更獲得北區綠竹筍評鑑比賽「有機評鑑組」及「一般評鑑組」雙料冠軍,今年更蟬聯「有機組」冠軍。
在看到友善環境耕作對環境永續發展,有著相互倚賴的良善因果,也為了增加農友的收益,2020年開始輔導農友種植及復育大菁,台灣大菁的美麗全世界都知道,除了可以加工為天然染料,其板藍根也是不可或缺的中藥材。張永巨一路走來,從農會信用部財務穩健、照顧農友、深耕0至99歲大小鄰里,時時刻刻為農友經濟及農會響應綠色責任,正是彰顯農會實踐永續的價值與精神。

蘆洲區農會 把關三面向 百年農會衝高營運績效
去年剛獲得第11屆菁業獎「最佳農業金融獎」特優的蘆洲區農會,今年9月又榮獲第17屆農金獎中的營運卓越獎、人才培育及永續發展獎等兩項大獎的優等獎,足見蘆洲區農會在經營及人才面的努力與卓越有目共睹。在蘆洲區農會總幹事李皓楨與團隊引領下,不只與地方一起成長,更為百年農會開創不一樣的永續願景。
談起農會與其他金融機構不一樣的地方,李皓楨再三強調,農會的DNA就是來做公益、服務鄉里百姓,尤其蘆洲區農會不只是一間歷史悠久的百年農會,更為當地開創不一樣的永續願景。
李皓楨驕傲表示,蘆洲區農會近期的營運績效,包括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成長情況等方面表現都不錯,前兩年在疫情衝擊下,先是在制度面上遵守法令制度提升資產品質、健全財務結構,積極寬提呆帳準備厚植資本,強化危機管理;策略面上持續觀察全球經濟與市場脈動,調整經營方針;在組織面上優化組織架構並加強內部管理模式;在系統面上降低外部與系統風險的影響,順應政策推行並力求創新與變革。
截至2022年底,蘆洲區農會信用部各項營運績效,在各方面有目共睹,存款225億元、放款195億元、存放比率78.22%,顯示農會積極支持當地農業和企業的發展,並為客戶提供必要且適當的財務支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逾放比率僅為0.01%,成功降低了不良債務的風險,保護其財務穩定性。淨值達24.43億元,資本適足率達16.819%,更反映財務實力並確保穩健運營和成長。備抵呆帳覆蓋率27,430%,這表明信用部非常謹慎地設立了足夠的呆帳備抵金,以應對可能的債務不良情況,有助於保護客戶的存款和信用部的穩健性。最後,放款覆蓋率為2.14%,表明農會信用部對其放款風險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在疫情期間,更配合政策開辦小規模營業人(小額)紓困貸款,榮獲央行頒發「普惠金融獎」。除了積極推動各項金融業務,蘆洲區農會新樂活館也即將於2023年底開幕,注入新思維,期能創造品牌獨特性,讓消費者享有更棒的體驗,為嶄新的經濟事業舞台拉開序幕。
深耕基層金融 不忘公益服務在地
對於農會生來就是要做公益的特質,李皓楨深深有感,因此與其團隊除了深耕基層之外,也固定提供資源到公益及地方發展,深耕及服務眾人。蘆洲區農會在社會責任和社區參與方面的計畫和成就有目共睹,並積極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扮演之角色。除了積極保留農業文化,更配合農業部政策,成立農業志工隊,運用相關人力結合環境、自然元素、食材與文化等特色,以綠色照顧概念出發,設立綠色照顧站,服務在地高齡長輩。
在農業推廣與農業回饋方面,擴大辦理食農教育,包含食農切仔麵體驗、推廣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辦理農民保險、職災與農業保險、特色家政班、城裡的農業(行動農學園)、推動綠飲食、綠療育、綠照顧等。
避免農業老齡化 增加農產品代工能見度
避免農業老齡化,在青農輔導與產業升級,除了輔導蘆洲區青農申請「台灣農產品生產追溯條碼」,協助加入「新北市青農聯誼會」在地交流服務平台,協助青農申請「農業生產資材補助計畫」,鼓勵擴大友善環境耕作,減少使用化學資材,推廣生物防治,帶動農業產銷班精進經營模式及生產技術,提升農業競爭力,確保資源永續利用。協助青農拓展多元農特產品銷售管道,解決原料加工後通路問題,媒合參加展售活動、產品上架「新蘆農樂活館」銷售等。例如與在地青年農民共同推出本會「鷺洲之蜂」品牌酒,將透過樂活館超市及展售會,增加農產品代工能見度。
在國產農產品推廣方面,配合政府推動三章一Q標章之農特產品,設立蘆農樂活館農特產品專區,行銷全省各地區農會農漁特產品,保障民眾食的安全,也賦予經濟事業新價值成立新樂活館,以都市化農會角色創造消費地通路價值。每月以「一鄉一特產」故事行銷模式,執行《每月之星》專案,每月挑選特色農產品,以近乎零利潤之價格、搭配主題辦理促銷活動,將台灣優質農特產品介紹給消費者;並推行「蘆農好禮」客製化專屬禮盒,依客戶預算選擇各式組合專案,亦即選擇台灣在地優質農特產品,結合禮盒包裝,形象鮮明,辨識度高,有利行銷優質台灣農產品。
滿足各世代需求 與地方共存共榮
在經濟環境劇烈變化下,對農會信用部的未來展望,以及如何持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援,並適應農村地區的發展需求和變化。李皓楨認為,不同世代客戶的金融需求不同,老年世代,偏好保本、收益穩定的金融商品;中年世代,重視安全、快速、周到的金融服務;年輕世代,追求虛實整合、便利多元的數位金融。蘆洲區農會為在地百年金融,滿足各世代需求,善用在地優勢,加強創新能力,深耕地方經營,建構地方金融特色,繼續協助區域經濟發展,與地方共存共榮。
在持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援面向上,將持續深耕金融事業,厚植金融專業、健全財務結構、提升資產品質,成為客戶資金融通、財富管理的最佳後盾。像是開辦房貸壽險業務及推展醫療保障型保單。面對2025年將到來的超高齡化社會需求,結合推廣部活動宣導晚年照護規劃之重要性,推薦長照相關保單。收受友會轉存款,可持續提升蘆洲農會營運績效,增加友會利息收入,避免因金融傳染引發連鎖性金融危機,創造雙贏。
於此同時,強化農民對於防堵詐騙措施及金融素養的落實方面,訂定異常帳戶態樣監控、時刻關懷高齡客戶,落實友善金融,盤點可能與詐騙連結的業務介面,加註警語,並辦理員工教育訓練,以提升臨櫃關懷提問的成效,發揮阻斷金流的防護網功能。在辦理政策性貸款面向,配合政府辦理及推廣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另在疫情時期主動關懷客戶,針對受疫情影響且符合條件的營業人,協助申請紓困貸款。同時考慮邁入金融百貨化,配合全國農業金庫推動聯貸、信託、代收、黃金存摺、合作推廣保險、農金卡等業務,擴大經營視野、強化授信結構、增加業務收益、滿足客戶需求,以提升競爭力。
李皓楨強調,縱使因社會環境變遷、地方人口成長及都市發展需求下,蘆洲地區農業式微,但自始至終農會為公益社團法人,肩上責任就是服務農民、會員的責任與回饋地方與社會,這份使命始終不減,真正善盡企業責任理念是結合農會核心能力,精進金融實力,戮力行銷國產農產品,為消費者與客戶創造最大幸福與健康生活。蘆洲區農會持續整合信用部、供銷部、推廣部與保險部資源,從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方面,明確訂定ESG具體作法時程,更設置「蘆洲區農會永續發展委員會」,徹底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