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銀行業低利差、低存放比的情況,在國際利率情勢轉變下,可能形成資金外流,若能由政府與銀行透過定向融資來支持特定政策扶植的產業,是可能的解方。過去,存放利差和存放比是觀察國內銀行表現的重要指標,原因是銀行的業務量和獲利動能主要來自於放款活動,尤其是對於國內客戶的放款。然而,近十餘年來隨著國內銀行的國際化程度提高,以海外投資或財務操作獲利的比重逐漸提高,部分銀行獲利占比甚至可達40%左右,這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讓銀行兼顧整體獲利與支持國內經濟活動,同時避免國際經濟情勢的波動,影響國內經濟穩定發展。銀行利差、存放比
代理式AI被《經濟學人》譽為2025年最大的科技突破之一,然而,它帶來服務與管理模式升級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建置與維運成本的現實限制。
代理式AI是實打實的硬功夫,最怕落入想「彎道超車」、抄捷徑的心理陷阱。唯有從「技術」、「基礎建設」、「經營策略」與「人才培育」等四大構面著手,踏實耕耘,台灣的代理式AI才會追得上國際。
銀行探索代理式AI,使用場景包括詐欺調查、貸款作業、銷售與服務場景。由於金融業長期受到嚴格的監管,代理式AI的決策將受到法遵挑戰,未來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治理框架,以符合最新的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