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歷代精選 2023年2月

金融篇》邁向零碳排 強攻ESG

中國信託金控要做永續金融先行者!
整理、撰文:蘇偉華

中國信託金控總經理陳佳文表示,中國信託金控很早就意識到金融業對於環境的永續發展責無旁貸,規劃以「自身營運的節能減碳與綠能布局」、「以科學基礎減量方法學落實財務碳排放量的盤點、減量、揭露與議合」及「發展永續商業策略,提供完善的綠色金融商品及服務」,期許透過綠色金融的實踐,達到2050淨零目標。

國信託金控落實普惠金融多年,積極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帶來的風險與機會,同時配合政府綠色融資政策,主動力行實踐ESG願景與理念。更在第十一屆菁業獎中,創下提報7項獎項全數獲獎之大滿貫佳績,而綠色專案融資業務更獲得海內外各項大獎,廣受各界好評。

中國信託金控很早就意識到金融業對於環境的永續發展責無旁貸。早在2012年即簽署遵循碳揭露專案(CDP),並陸續簽署或自願遵循赤道原則(EP)、責任投資原則(PRI)、永續保險原則(PSI)、責任銀行原則(PRB)等,更領先同業加入碳核算金融聯盟(PCAF)、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2021年底更領先同業加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與全球逾250個會員機構共同貢獻跨領域的專業知識及經驗,推動相關揭露框架的制定。中國信託金控持續善用金融影響力,推動低碳轉型,降低對環境的負面衝擊。

2022年初,董事會正式通過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為達成本項目標,規劃以「自身營運的節能減碳與綠能布局」、「以科學基礎減量方法學落實財務碳排放量的盤點、減量、揭露與議合」及「發展永續商業策略,提供完善的綠色金融商品及服務」三管齊下,期許透過綠色金融的實踐,達到2050淨零目標。

陳佳文總經理強調,中國信託金控是全亞洲最早以PCAF方法學,進行投融資組合的財務碳排放量盤查與揭露的金融機構。除此以外,更致力於與客戶的議合,透過各種面向協助客戶進行低碳轉型,旗下子公司如銀行、人壽、投信、證券,都在證交所最新發布的「111年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中名列前茅。未來將持續調整投融資資產組合,並發揮永續金融影響力,與客戶攜手邁向淨零排放。

善用疫後數位力 響應低碳轉型

在疫前,中國信託金控就已洞見數位金融的發展前景,將數位轉型、數位創新,和數位基礎建設訂定為集團數位金融之創新策略,並據此發展出各項產品、服務,乃至於平台,提供更佳的客戶體驗。而因應疫情發展衍生出無實體服務需求,更加速了中國信託金控的數位創新的腳步,也為碳排放減量做出不小貢獻。

另一方面,為響應政府2050淨零排放,中國信託金控去年底自願協助環保署訂定「線上金融服務碳足跡產品類別原則」(PCR),除了訂定規範外,過程中亦不斷透過產業/協會辦理交流會議,期望引領同業重視該項議題,落實金融產品/服務的碳排放管理。中國信託金控除了持續從自身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出發,引導消費者走向低碳生活模式,亦不遺餘力發揮影響力,扮演永續金融先行者的角色。

永續發展推手 從資金源頭引導產業減碳

金融機構與一般產業不同,主要產生的碳排放量並非來自日常營運活動所排放,而是歸屬於投融資業務所產生的「財務碳排」。國際組織「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的統計數據顯示,金融機構的財務碳排放量相較自身營運排放量,可高達700倍之多。因此,金融機構若要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就需要加強投融資部位管理,從資金源頭引導產業展開減碳。

為了解投融資部位的碳排情形,中信金控於202010月簽署加入PCAF,並遵循PCAF針對全球金融業提出的《金融行業溫室氣體核算和披露全球性標準》(The Global GHG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First Edition),依照其方法論,率先於集團主要子公司(銀行、保險、證券),進行投融資部位財務碳排放量盤查。觀察目前國內金融同業已公開之相關資料,中國信託金控在碳盤查範圍應該是業界最完整的。

中國信託金控於2022年初領先國內同業率先加入TNFD,後續也受邀加入TNFD官方成立的試行小組,與全球企業一同將評估的經驗提供給TNFD官方組織,期待2023TNFD推出正式的揭露架構,能更貼近全球企業可執行的框架。

三風場統籌主辦行 落實離岸風電融資在地化

隨著全球永續減碳趨勢發展,綠色能源為各國重要發展目標,台灣政府同樣也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制定明確能源政策,陳佳文則舉例說明金融業者可支持的範圍。中國信託銀行作為台灣最國際化的金融業者,持續為社會及環境創造正面影響力,積極參與國際永續金融倡議,接軌全球永續趨勢進行金融商品與服務的轉型,落實影響力金融,推動低碳轉型、協助弱勢族群,降低對環境、社會的負面衝擊,創建更永續而美好的社會。中國信託銀行在海內外也積極推動永續績效連結貸款(Sustainability Linked Loan, SLL)及綠色能源專案融資(Project Finance),顯示對環境永續金融之承諾。

中國信託銀行率先同業成立專責財務顧問團隊及專案融資團隊,因應國家綠色能源發展,團隊涉獵領域主要涵蓋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熱處理發電廠等各項領域再生能源專案融資,合計聯貸主辦規模逾新台幣3,000億元,裝置容量近2,600MW

離岸風電於再生能源領域極具發展潛力,在全球最適宜發展離岸風電的20座潛力風場中,台灣海峽即占了16座,離岸風電具備歐洲多年發展實績,然在台灣屬於相對較為陌生領域。面對全新領域的挑戰,著眼於綠能發展趨勢,中國信託銀行採取向國際機構學習取經的策略,自2017年起與多家外銀、外資開發商、ECA、顧問團隊洽談發展多方合作機會,因此中國信託銀行也成為唯一本國銀行擔任3個風場的本國財務顧問暨統籌主辦行,成功實踐離岸風電專案融資在地化目標。

2018年中國信託銀行獲委任國際級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Ørsted)與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之本國財務顧問,協助取得台灣風場開發容量合計2.7GW,占遴選階段獲配風電市場容量47%,創造中信銀行於風電專案融資領域全新優勢。2020年中信銀行主辦CIP彰芳西島聯貸案,突破市場融資額度資源排擠、有限擔保資源及國產化要求種種挑戰下,依不同融資機構風險屬性創新規劃不同融資與擔保架構提高融資誘因,多元化資金來源管道提高融資可行性,成功完成逾新台幣900億元之專案融資,締造當時市場最高金額之離岸風電籌資紀錄。

2021年中國信託銀行協助沃旭能源以其獨特的合作夥伴模式尋求投資人,完成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首見之「併購暨專案融資」。在牽涉多方參與機構與更為複雜合約架構下,中國信託銀行憑藉離岸風電參與經驗及對國內聯貸市場專業掌握度,居中協調3年,成功與外資銀行合作引領逾新台幣820億元聯貸案完成募集,同時吸引更多外國金融機構首次參與台灣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提升台灣在國際金融市場能見度。

此外,市場備受矚目由CIP及中鋼公司共同投資之中能離岸風場,是台灣首座由本國開發商共同主導的離岸風場,肩負最高國產化程度使命,同時還有別於台灣既有離岸風電案,並無ECA擔保架構,加上此案定調以國銀參與為主,在公股行庫較無離岸風電專案融資評估經驗下,難度更高。中國信託銀行藉由長期耕耘國內聯貸市場的判讀經驗,熟知銀行業者的風險考量,以財務顧問角色,建議客戶將國際風電融資條件揉合國銀熟稔架構及程序進行融資,透過與開發商共同舉辦線上工作坊,居中扮演重要溝通橋梁,最終成功首創無ECA擔保架構的離岸風場融資,國銀參貸比率高達85%

金融機構綠色共好 助國家能源目標向前邁進

一路走來,中國信託銀行面臨不同挑戰與特色離岸風電能源專案,以多年累積專業能力與努力不懈之溝通協調,成功站上國際舞台與國際開發商合作,完成金融業亞洲盃能力的期望。中國信託銀行汲取離岸風電國際經驗採取兼顧在地化實務之融資策略,即使在時程壓力下,亦能在不同開發階段締造創新融資方案的紀錄,屢獲國內外諸多獎項肯定。

展望未來,中國信託銀行仍將繼續配合政府各階段的綠色能源開發目標,兼具國際觀點及國內融資實務與各開發商合作,在離岸風電融資領域跨步向前,吸引本國新投資機構共同參與,同時帶動更多國內金融機構參與離岸風電領域,實現本國金融機構綠色共好,也為國家發展綠色能源目標邁向進階綠色金融發展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