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5年4月

新加坡為穩定幣找到支付新應用

陳緹珍、吳鹿朋、Pundi X Labs

年穩定幣(Stablecoin)成為各界熱議焦點,多數穩定幣背後有儲備資產來維持其價值,投資者可直接或間接以發行商事先承諾的比例,或是儲備資產的市價,兌換為法幣或其他資產,因而其波動性一般較其他虛擬資產為低,截至今年2月為止,穩定幣市值已連續17個月上漲,達到2,260億美元的規模。

隨著穩定幣升溫,不只幣圈業者搶搭穩定幣熱潮,幣圈外的業者也仰仗網絡優勢,順勢推出自家穩定幣,相關應用場景涵蓋投融資、電商、遊戲等領域,相當多元化。惟穩定幣市場相當敏感,無論是儲備資產成分、承諾兌換率,或是穩定價格機制,都會對價格造成影響;任何市場的風吹草動,也都有可能會對投資人信心造成打擊,讓穩定幣陷入價格崩盤、爆量贖回潮與流動性風險的惡性循環。

此外,隨著使用量快速擴增,穩定幣涉及不法洗錢交易的案例也越來越多,穩定幣監理逐漸受到各國政府重視。為此,推動金融創新不落人後的新加坡,也於2023年正式確立穩定幣監理框架,那麼,新加坡如何看待穩定幣定位?如何推動穩定幣發展?相關經驗有何值得借鏡之處?

由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AS)廣邀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業者一起參與的Project Orchid於2022年正式起跑,探索包括穩定幣在內各種數位貨幣的應用場景,意在促使虛擬資產走向負責任的創新,堪稱MAS因應Web3浪潮所推出的最具前瞻性的實驗計畫。

目前新加坡主要穩定幣發行商之一StraitsX所隸屬的FAZZ集團(東南亞地區金融科技公司)即是Project Orchid的主要參與者,該專案其中一項實驗成果Purpose Bound Money(PBM)概念,是一種附加於數位貨幣交易的智能合約協議,用於確保該交易按照預設規則進行,符合規則的交易即可解除PBM的約束、完成付款並讓收款方自由運用款項。

2024年StraitsX便利用PBM概念與Alipay+及GrabPay進行合作,以StraitsX所發行的穩定幣XSGD(與新幣1:1掛鉤)為橋梁,讓包括中國在內等9國遊客可直接使用母國支付工具於星國付款,交易過程中Alipay+將等值的XSGD,利用PBM作為附加交易條件(例如:遊客的母國法規),傳送到StraitsX系統,經檢覈程序確認無誤後,系統便將PBM移除,並將XSGD轉換為新元放入商戶在GrabPay的帳戶,整個交易流程僅需數秒鐘時間即可完成,而由於消費者和商戶均利用既有收付工具進行款項收付,跨境資金移轉流程不但更快,也更加便利。

2024年第四季XSGD的市值達1,700萬美元,從2022年發行迄今,短短不到3年已躋身為全球第三大非美元穩定幣。StraitsX與典型穩定幣發行商(例如:Tether、Circle等),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並非發跡於數位資產領域,而是從新加坡及印尼兩地的電子錢包、掃碼支付、外匯轉帳等跨境電子支付業務起家,可見穩定幣要成功不見得要跟隨其他發行商的經營模式,對焦發行商本身的核心優勢與市場需求更重要。

新加坡現正計畫將與單一法幣掛鉤的穩定幣(Single currency Stablecoin, SCS)發行商納入現行的支付服務法(Payment Services Act, PSA)架構下來監管,主要目的在於讓合規的穩定幣可以為支付領域,創造出高附加價值的創新應用,並使穩健經營的發行商可以成為鞏固市場信心的基石。

目前PSA所涵蓋的各類支付服務中,以e-money及Digital Payment Token(DPT)兩大類和穩定幣的性質最接近,其中e-money定位為數位版法幣,持者有向發行者請求兌償之權利;而DPT則只是一種價值表達的形式,和法幣間不一定有對價關係,有些完全以去中心化概念來運作的DPT(例如:比特幣),甚至不存在所謂可履行兌償責任的發行機構,風險比e-money高得多,發行機構依法須對使用者發出風險警示。

從持有者向發行商請求兌償之權利的角度來看,雖然SCS跟e-money性質類似,但由於前者係屬虛擬資產,可在區塊鏈上甚至鏈下交易,從資產的存放甚至交易都不需要透過發行商,風險較e-money為高,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將SCS歸入DPT來規範呢?

SCS雖可視為DPT的其中一類,惟SCS與法幣掛鉤,風險比一般DPT低,若直接納入DPT,恐不利於市場發展,也難以達成以SCS帶動支付創新的立意,新加坡因而將SCS從DPT獨立出來,在PSA下增列一類支付服務來監管SCS發行商,且准許持牌發行商以「MAS-regulated Stablecoins」的名稱於市場發行SCS,讓社會大眾清楚了解SCS屬性是官方所認可的穩定幣。

由此可知,MAS立法規範穩定幣的初衷,除為加強監管,另也希望確立發行機構的營運標準、強化市場對於合規機構的信心,一來可鞏固市場發展根基,以穩定幣帶動新加坡於跨境金融市場的競爭力;二來可間接導引無法達標的參與者逐漸退場,達到汰弱留強的效果,新加坡立法規範SCS穩定幣的背後帶有監管與發展的雙重目的。

儘管穩定幣用途相當多元化,星國將合規的穩定幣明確定位為支付工具,並納入PSA,冀以穩定幣強化跨境支付的商業價值,那麼類似的穩定幣在台灣的支付場域,如跨境支付等是否也有發展空間?

將穩定幣運用於跨境支付並導入PBM概念,除可省下不少繞道中介機構所產生的時間與成本,也可打破各國電支工具因系統與法規差異而串聯不易的痛點。2023年至2024年台灣B2C電子商務出口額增幅達22%,可望於2028年站上2,892億元高峰,而跨境旅遊的市場規模也不小,2024年不論是外國旅客來台人次或國內居民出國人次,均創下近5年來新高點,相關跨境支付金流若透過穩定幣處理,潛在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不過,穩定幣實際上究竟能夠帶來多大的商業價值,仍須視穩定幣結構及商家、消費者的持有意願和信心而定。舉例而言,由於台幣並非國際貨幣,國內業者若是發行與台幣掛鉤的穩定幣,如何開發多元化的應用場景、提高穩定幣使用誘因而又同時符合相關的外匯管制,將是首要突破的課題。

新加坡StraitsX初期先以所專擅的跨境支付為穩定幣業務奠基,透過XSGD解決跨境支付流程長且成本高的痛點,並採多鏈發行模式,同時在以太坊、Zilliqa,以及Hedera上運作,並與平台上的生態系緊密整合,快速擴大應用場景;而除了拉攏國際與在地電商平台、鞏固核心商戶客群以外,也積極對一般消費者推展合規的虛擬資產交易服務,強化穩定幣的流通性,在百家爭鳴的穩定幣市場,以星國經驗來看,後進者需要有清楚的策略定位、解決市場痛點與生態經營的能力才能勝出。

未來我們將樂見台灣效法新加坡作法,以公私協力模式進一步探索如何應用穩定幣解決金融痛點,以願景為經、策略為緯,建構創新安全的金融環境,讓台灣可以透過穩定幣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且可信賴的虛擬資產生態圈,迎接Web3時代的新契機與新挑戰。(本文作者陳緹珍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鹿朋為資深金融風險管理顧問、Pundi X Labs為新加坡區塊鏈與人工智慧前沿技術平台開發商)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